日期:[2022年06月1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5]

商业地产线上线下互补互惠 带动新消费优化升级

6月8日,每经主办“京沪房地产业复产复市观点谈”线上沙龙,多位房企高管和业内专家参会

每经记者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魏文艺
  疫情稳定后,北京和上海的商业地产如何迅速复工复产,并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新课题。
  6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了“京沪房地产业复产复市观点谈”线上沙龙活动。
  参加线上沙龙的北京首创朗园、上海中骏广场、上海上坤商用、戴德梁行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了京沪商业地产行业复产复市面临的新问题。
 
 “恢复”是行业关键词
 
 “我们拥有着稳定的消费需求,国内超大城市的人群结构包括消费都是非常的稳的。可能在刚开始复工的时候,客流量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包括连补偿性消费可能也都没有看到,但从整体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我们拥有非常稳定的消费市场,相信恢复肯定会来到。”
  面对疫情后的复产复工,戴德梁行北区商业地产部主管孟祎表示,中国有最好的消费者,所有的消费者对创新接受程度很高,消费习惯形成和培养也非常快。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5月29日起,北京要求对于封(管)控区等重点涉疫区域,在充分评估、符合条件后及时解封。上海也在6月1日零时起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
  不过,疫情对社会消费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42亿元,同比下降0.2%;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按消费类型分,1~4月份,商品零售124880亿元,同比增长0.4%;餐饮收入13262亿元,下降5.1%。4月份,商品零售26874亿元,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2609亿元,下降22.7%。
  据戴德梁行近日发布的《常态化防控后的复苏——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和机遇》(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及,约42%的企业不确定在近期的租赁需求;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一些公司担心他们的供应链和资金链将会出现断裂,不确定是否能够保持健康运营。
  因而,“恢复”成为近期的关键词。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出台六个方面33项措施,涉及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等各项政策,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6月2日,北京印发了《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从加力助企纾困和营商环境优化、稳住经济基本面,到打通关键堵点、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发挥优势企业带动作用、提升高精尖产业发展能级,到恢复大宗消费和新型消费、大力度挖掘消费潜力的各个方面发力,致力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内外部都要有“信心”
 
 “要有信心!”上坤集团商用资产事业部副总经理兼上坤中心·先番城总经理董骏认为,“信心是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信心是品牌商家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而内部信心是,经历过封控后我们还在坚守岗位。”
  《报告》认为,短期内,一些城市零售物业市场的入驻率与租金将同期下降,复商复市城市的零售市场将发生报复性消费,一些原计划于今年开业的零售物业项目将推迟开业。不过,随着社区商业体系的优化,线上线下的互补互惠,将带动新消费的优化升级。
  上海中骏广场项目副总经理俞晨熙认为,“从复工后的情况来看,目前居民仍然以刚需消费为主,兼顾一些社交娱乐类消费,消费市场整体的盘子还没有扩大。但我们还是对上海市场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和把握,帮助商户进行一些线上线下的结合。”
  北京首创郎园副总经理郭葳则认为,目前情况下,传统商业企业需要积极探索线上的可能性,“或者说我们所有线下的商业模型都需要去探索线上的可能性,不论是我们想要输出的文化内容还是商业运营,因为这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了。”
  《报告》显示,当前背景下,一些商业地产投资商、开发商和品牌商将借机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下沉市场渗透。杭州、南京、长沙、武汉、西安、成都、重庆、厦门等二线城市将受到关注,也展现了相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