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催生历史性变革 世界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间”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5G网络;网民规模超10亿居世界第一
每经记者 王郁彪 每经编辑 刘雪梅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互联网如今已渗透至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催生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强调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并就网络强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积极回应实践要求。
而这一个个重要论断、一系列重大部署,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网信事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刻洞察与把握,中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行。
同时,建设网络强国就是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如今,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创新应用如雨后春笋,助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迭代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获得感、辛福感与安全感。
网络强国建设硕果累累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推动了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细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与4G、5G网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481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10.2亿个,分别是2012年的3.7倍和3.2倍。
2021年末,我国光纤接入(FTTH/0)端口占互联网接入端口的比重由2012年末的22.7%提升至94.3%,4G基站占比由2014年的24.2%提升到59.2%,实现城镇地区深度覆盖。
与此同时,2019年5G商用启动后,5G网络建设也快速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5G基站比重达14.3%,数量占全球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5亿户,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5.2亿户,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
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而这十年间,我国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亦突破不断。据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牛一兵介绍,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高,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得益于新一代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建成,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重大创新突破,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球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牛一兵介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同时,我国网民规模、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均为全球第一,2012年至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
网民规模日渐庞大、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应用之下,信息惠民便民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在此过程中,“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深入推进,数字抗疫成效显著,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已成现实。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是信息流通、资源配置、供需匹配的最佳技术手段。利用好互联网的信息、资源配置优势,在更多领域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产业信息流通不畅的痛点,一方面能够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存量产业,缔造新兴产业。丰富互联网服务内容的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实现网络强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创新发展。
引领新时代网络安全治理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为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互联网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承托变革、造福人民群众,但也可能被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互联网技术不断演进之下,网络空间日渐复杂和庞大,但其并非法外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相继推动和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100余部。组建网络执法与监督局,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
中央网信办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罚款处罚283家,暂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77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
盘和林对此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建设从量变向质变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摒弃了过去追求规模的发展方式,优化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互联网行业展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互联网产业更加规范,资本无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而在有序、安全的互联网环境之下,盘和林认为,互联网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企业监管,要明确制度红线,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法有禁止不可行,互联网企业监管要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
“互联网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激励互联网创新,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以创新缔造新的需求。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监管,同时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以数据价值赋能实体经济。”他进一步表示。
网络信息安全之下,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也在日益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出台《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推动网络治理由事后管理向过程治理,多头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
而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网络空间内诸如饭圈文化、互联网账户乱象、网络暴力等一系列问题得以被专项整治,还给网络世界一片洁净天空。
世界互联网的“中国时间”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叠加疫情因素影响,国际格局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投射,世界互联网也在不断演进中,呈现新的局面。
此外,互联网大潮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国际新一轮产业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当互联网将世界缩小成了“地球村”,政府、企业、社群、人民都期盼着世界网络空间能够立规建制,实现全球治理。
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中国关于互联网治理的思路以及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拓展方式,正响遍“地球村”。这十年间,我国连续8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和行动倡议等。同时,积极参与打击全球网络犯罪的全球合作,维护全球网络安全。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谈判进程。去年5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启动《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谈判的决议,公约特委会第一次谈判会议已于今年初举行。这标志着联合国主导下首个网络国际公约谈判正式拉开帷幕,是网络规则空间国际制定的重大进展。
而在全球网络合作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
在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框架和多边机制内的协调配合,推动建立信息化领域国际互信对话机制。
在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十年间,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世界互联网空间也正收到来自中国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