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无论“雪糕刺客”还是“雪糕卫士”市场都容得下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夏日炎炎,冰凉的雪糕是这个季节的刚需品,“雪糕刺客”这个词在今年突然走红。其大意是,消费者随便挑选的雪糕拿去结账时,价格高达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支,但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将雪糕放回去,只好硬着头皮结账,这支雪糕恰如一个刺客让人猝不及防,重伤消费者的钱包。为此,网友们还总结出来非常实用的经验: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
在很多消费者印象中,雪糕一直都是平价的,便宜的一两元,贵的七八元,但近年来雪糕有朝着高端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雪糕定价突破两位数。据媒体报道,现在商店5元以上的雪糕已经成为主力产品,还有一些盒装冰淇淋售价高达几十元。梦龙、和路雪、钟薛高等品牌的雪糕单支售价多在10元以上,部分更是超过了20元。与高价雪糕对应的是,老冰棍、大布丁、小布丁等价格较低的雪糕几乎很难找到。
为什么高价雪糕越来越多,平价雪糕越来越少?成本、利润及需求分层是影响市场格局变化的几个关键变量。成本方面,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2020年,雪糕生产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了大约80%;利润方面,雪糕厂家和零售商都希望摆脱“薄利多销”的旧模式,推出高价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高价雪糕可能没有平价雪糕销量高,但更高的利润率可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在需求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年轻消费群体进入市场,消费者对雪糕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雪糕从单纯的“冰凉”功能,逐渐向社交(比如网红雪糕)、健康(比如雪糕配料变化)需求转变,这正是“雪糕刺客”们的目标市场。近几天,有关某网红雪糕“1小时不化”“打火机也烧不化”的争论,就是高价雪糕配料和传统“水+奶油”制成的雪糕不同所导致的认知偏差。
雪糕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市场格局的动态变化是参与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消费者对高价雪糕不买账,导致销路不畅,零售商家自然会调整产品结构,转向卖更多平价雪糕。高价雪糕固然挤占了部分平价雪糕的销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低价雪糕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实际上,在“雪糕刺客”的对立面,还有一个“雪糕护卫”的概念,意指品质稳定让人放心且价格不贵、反复验证后符合自己口味的雪糕,比如某款老牌雪糕13年未曾涨价,零售价格仍然只有5毛钱,但这类低价产品显然无法覆盖越来越高的线下零售成本,消费者更多只能从电商、外卖平台才能获取到。事实上,某外卖平台披露数据显示,光明、伊利、蒙牛等传统雪糕大厂仍有3元以下的产品可供选择,且从整体订单价格来看,3元以下的雪糕占比超过70%,低价雪糕仍然有旺盛的需求。
无论是高价雪糕,还是高价方便面,或是十多元一杯的新茶饮,这些都是消费市场分层变化催生出的新物种,也是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的体现。中国消费市场足够大,消费者需求足够多元化,无论是“雪糕刺客”还是“雪糕卫士”,无论是坚守传统的老品牌还是强势崛起的新品牌,它们不应该是对立的,它们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