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1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7]

每经热评丨变遇冷为契机 土拍能否降地价以达新平衡

每经评论员 薛晖
  前五个月的土地市场成交情况,整体有点冷。据中指院数据,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各类用地规划建筑面积6.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6.4%。成交5.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2.1%。成交楼面价1894元/平方米,同比下跌37.4%。
  土地市场遇冷,是整个房地产业不景气的表征之一。房地产“不好看”的数据有不少,除了房企买地金额下降,还有新房销售“量价齐跌”以及房企融资额下滑等。凡此种种,虽然对房企而言都是“坏消息”,但在购房人看来就不同了。
  例如,北京的一则土拍消息就令不少购房者激动不已。近日,北京第二轮集中供地收官。其中,被业内称为“王炸”的东北三环太阳宫地块,虽然溢价率达到15%,但成交楼面价仅8.8万元/平方米,住宅销售指导价13万元/平方米。由于政府产权份额占10%,购房者只需付九成房款,折合下来单价仅11.7万元/平方米。较之同一板块内二手房13万元/平方米至16万元/平方米的均价,新房上市很可能出现“倒挂”。
  无独有偶,自去年以来,随着楼市转冷,多个热点城市的土拍市场也出现降温,进而引发新房价格与二手房的“倒挂”。
  房价“倒挂”的背后,是地价降了。之所以如此,一是市场真的变了,是供需博弈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地方政府真的下了决心,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精神,从源头上平抑地价,让利于房企。
  自中央确立“房住不炒”以来,各地为平抑房价,曾力推限购、限贷以及“指导价”等行政手段,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功效。然而,市场有其自身规律,以行政手段限制买卖和价格,虽然可以短期见功,却难以长期有效。因为企业一旦没了利润,自然失去了再投资的动力。表现在土拍市场上,就是“用脚投票”。克而瑞的研究显示,今年以来,房企拿地积极性持续降低,百强房企中有约六成企业没有在5月份拿地。
  要让房企有信心重返土拍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降地价,让企业有利可图。让利于房企,也是让利于民,最终才能提振市场。连北京这样的城市都在压低地价,以求市场回暖,政策方向可见一斑。其实,繁荣的市场并不取决于价格,而要看是否有交易量。只要还有持续可观的交易量,就是一个好的市场。当市场冷清时,如果把价格降一个台阶就能活跃起来,如果在低价位上能达到新的平衡,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项。
  中国的房地产业正进入关键的调整时期,地方政府作为楼市调控的主要执行者,应该因势利导,既用好行政手段,又尊重市场逻辑,努力把阻力变成动力。土拍市场遇冷,的确不是“好事”,但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契机,变“坏”为“好”。有了新的契机,或许是又一个希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