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1月08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轨道交通速度 透视城市经济热度

每经评论员 黄名扬 刘艳美
  近期,不少城市迎来地铁集中开通的“高光时刻”。
  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上,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一个略显特别的年份——50年前的1969年,北京成为内地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半个世纪后,截至2019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榜单上,已有40座内地城市在列。
  “创纪录”,是这一年轨道交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
  从全国来看,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市集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呈爆发式增长。2019年,全国新增温州、济南、常州、徐州及呼和浩特5个运营城市,新增968.77公里运营线路,再创新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内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6730.27公里。这也意味着,自2017年首次突破5000公里以来,两年时间内增幅超三分之一。
  具体到城市,新增运营里程前四位依次是成都(101.68公里)、北京(62.5公里)、郑州(58.14公里)和沈阳(57.02公里)。2019年末,成都“三线齐发”、一次性开通总里程超100公里,被《新闻联播》评价为“创下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的新纪录”。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随着中西部城市快速崛起,横向看,西部地区俨然2019年“最大赢家”,新增里程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纵向看,中部是“自我突破”最明显地区,较前一年总里程增幅高达26.8%。
  这种“同频共振”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
  直观而言,轨道交通拓展了城市出行半径,扩大了城市空间容量和规模,对于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反过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离不开客流支撑,与城市人口、产业承载力等密切相关。2018年“52号文”划定40%的财政资金“门槛”后,轨道交通建设,更离不开城市财力保障。
  在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榜单上,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与2019年前三季度GDP十强城市高度重合。这种“共荣共生”关系,可谓一目了然。
  其中唯一的例外是,GDP排在第11位的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却高居第5位,排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之后;而GDP排在第10位的杭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却被挤出十强,仅排在第16位。
  南京有此表现,与几年前举办青奥会不无关系。为迎接2014年青奥会,南京以“拼命三郎”的速度新增三条地铁线路。目前,其轨道交通发展速度虽已放缓,但394.3公里运营里程在全国仍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更新城市机能、发展经济、服务市民,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成都也将迎来这样的机遇。当前,成都正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未来几年,将接连举办第31届大运会等“三大赛事”,这无疑对城市交通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成都地铁还将“爆炸式”开通5条线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也将一举突破515公里。2020年迈过500公里大关,也是深圳的目标。而2019年末,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才刚刚突破300公里。
  两座城市“神同步”大举迈进背后,其实还有更长远的考量。
  就在不久前,深圳“官宣”:到2035年,要通过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公交分担率超85%。目前,深圳这一数据为60%。而早在2017年,成都就将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目标设定为“2020年达到60%以上”,线网规划水平更是已达80%。这样的目标放在全球来看,也属于较高标准。
  除了发展绿色出行,两座城市也同样有意识地前置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实际上,深圳是内地城市中TOD综合开发走在前列的城市之一。成都也已全面提速,用TOD理念重塑城市布局。我们也期待,两座城市轨道交通在加速“生长”同时,探索出更多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