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8月1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6]

珠实地产7个楼盘承诺“买贵补差价” 专家:市场需要此类保价措施

每经记者 陈荣浩 每经编辑 陈梦妤
  日前,广州市属国企珠实地产正式启动“保价行动”,旗下7个主力楼盘承诺“买贵补差价”,保价周期一直延续至2025年12月31日。
  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广州一手住宅网签量环比下滑近25%,降至4787套;二手住宅网签量环比下滑9.39%,降至8926套。
  “保价行为,本质上仍属于企业的营销策略。”8月12日上午,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过往案例来看,这种策略确实能产生一定效果,尤其是对刚需群体而言,保价行为至少提供了一道额外的保障,部分刚需购房者也可能因此被吸引。”
  不过,宋红卫也强调,开发商的保价行为,仅能保障新房项目的销售价格,无法涵盖二手房市场的价格波动,一旦购房者将房产放在二手房市场出售,房产价格将由市场来确定,因此项目内在价值才是需要房企重点来维护的。
 
 多个楼盘联动保价
 
 公开资料显示,珠实地产此次参与“保价行动”的项目,覆盖天河、荔湾、白云、增城四区的7个主力楼盘。
  具体来看,珠江天河都荟、珠江花城等楼盘承诺,2025年8月8日至10月15日,购房者认购的指定房源,若后续降价,可申请对应价差的同等价值补偿,最高金额为20万元物业管理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这是珠实地产此前促销活动的延续。早在今年6月,珠实地产就曾推出“以旧换新最高减10万元”的优惠,7月升级为“送9年物业费或20万元家电礼包”,如今又将优惠升级为“保价”。
  尽管项目方强调“保价周期长、范围广”,但实际操作存在多重限制。例如,有项目“保价”补偿仅限物业费等非现金形式,且需提供“有效材料”证明降价事实,具体细则由各案场掌握。
  8月12日上午,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保价”策略相当于给购房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相比之前的零星项目保价,这次是多个楼盘联动保价。
  “这次的主要补偿措施是补贴物业费,对开发商来说,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从推进的迫切性、宣传手段和参与项目来看,开发商的诚意还是很足的。对于深耕某一区域的房企来说,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李宇嘉进一步指出。
 
 房企“保价”愈发普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此类房企自发性“保价”行为愈发普遍。
  以广州为例,2024年10月和2025年6月,越秀地产曾两次推出“保质、保价、保换”政策,覆盖琶洲南TOD等核心项目;保利方面则通过加推等方式,试图传递价格企稳信号。
  类似情况在深圳也出现过,满京华·金硕华府、华润润曦府、华润润晖府等楼盘均出台过相关“保价”承诺。
  从市场层面看,今年7月以来,部分核心城市楼市表现疲软,这成为企业加码促销的重要原因。
  广州安居客的数据显示,7月,广州一手住宅总网签数量是4784套,环比下滑近三成;网签总面积519384.3平方米,环比下降35.8%。
  宋红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价”承诺看似诱人,但实际约束力存疑。从法律层面看,多数“保价”协议仅作为宣传材料存在,未写入购房合同,开发商可随时以“未盖章”“口头承诺无效”等理由规避责任。若未写入购房合同,“保价”承诺则如同“空中楼阁”,若未来房价真跌,业主可能索赔无门。
  “随着市场进一步调整,购房者对房价转弱的预期可能增强,买房决策周期明显拉长。”李宇嘉表示,今年下半年,二手房挂牌量迅速攀升,价格明显回调,新房与二手房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市场迫切需要此类“保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