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8月1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今年,国家数据局计划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廖 丹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34倍达到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此外,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我国显著的发展成绩。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
  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了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的新潮流。
 
 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治理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等业态,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数据产业发展乘势而上、逐步壮大。
  数据产业如今的发展情况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我国数据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大,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当前,数据技术正从商业智能(BI)向人工智能(AI)加速演进,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算法算力和数据高度集成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不断深化,数据“采存算管用”全链条焕新迭代,催生出“数据即服务”“知识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研究,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年均增速15.7%,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此外,数据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的数据产业生态,资源共享、创新联动的集聚效应尤为突出,2024年,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2.6%,集聚数据企业超过10万家,是我国数据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从城市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资源要素富集、技术创新活跃、应用场景丰富,吸引了大量头部企业和创新主体,产业生态化集聚趋势较为明显。
  “今年,我们计划部署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以此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和规模优势。”刘烈宏表示。
 
 打造重点领域数据高地
 
 高质量、大规模数据是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落地的核心支撑。国家层面在围绕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提质扩量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烈宏介绍,我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我国是第一个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国家,多措并举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强调‘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经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总体量超过了400PB(1PB可存储约5亿张2MB大小的高清照片,400PB的总量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140倍左右)。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也推动了数据交易需求的攀升,截至今年6月底,各地高质量数据集累计交易额近40亿元,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的高质量数据集总规模达到246PB。
  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刘烈宏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经超过60%,有的模型已达到80%。中文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快速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体系化布局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打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数据高地。我们也将推动全社会强化数据要素价值认同,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共创,培育‘为优质数据埋单’的市场共识。”刘烈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