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城市更新,中办、国办重磅部署
明确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等八项任务,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旭
5月15日,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围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提出了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等八项主要任务,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推进城市更新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也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经济“引擎”。尤其在外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推进城市更新能够起到扩大投资、扩大就业、拉动消费的积极作用。
推动老旧厂区更新改造
《意见》指出,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推动老旧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活力街区。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和旧商业街区,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丰富商业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
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厂区、厂房和设施,植入新业态新功能。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做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前期工作,不搞大拆大建,“一村一策”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实施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快实施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老旧火车站与周边老旧街区统筹实施更新改造。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关于老旧街区、厂区、城中村的发展,《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功能转换,包括一些混合利用和用地支持。去年、今年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各地因为土地的规划包括“好房子”的建设等,迫切需要对一些土地有更灵活的调整措施。所以,对老旧街区、老旧厂房,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更加灵活,包括更好地匹配相关功能。通过匹配,既能增加这些老旧街区、厂区的功能,同时也能突破一些用地方面的障碍。
徐洪才向记者表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在过去发展中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迫切需要升级。“对这些区域的改造升级,政府要带头,但更要发挥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作用,否则很难取得明显效果。”
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
《意见》提出,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多层级、全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和低效用地,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合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医疗应急服务体系,加强临时安置、应急物资保障。
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发展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养老服务。因地制宜建设改造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消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科学布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网络,这体现出国家在整个城市更新方面一些服务内容的升级。“我们要把一些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的服务短板。”他表示,过去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也提到过类似表述,而《意见》对此再次加以强调,是要求各地结合今年的形势,进一步夯实这方面的基础。
徐洪才表示,建立健全多层级、全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就是要求公共服务要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既有文化娱乐,也有体育竞技等。当然,最终还是要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在聚焦支撑保障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支持力度,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支持。中央财政要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相关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在债务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支持,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