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沪” 关键在于营商环境
每经评论员 余蕊均
日前,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供应对象覆盖全球市场。尽管相关产品最快明年二季度才投产,但消息一出,即带动资本市场储能概念股表现活跃,也引发外界对中国投资环境的又一次高度关注。
虽然不少城市都向特斯拉抛出过“橄榄枝”,但这家全球知名企业再次用“真金白银”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经济第一城的青睐,合作伙伴还是上海。
早在2019年双方第一次牵手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凭借“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创造了行业纪录,助其迅速打开新市场。公开报道显示,目前,中国市场是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同时,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目前全球产能最高的生产中心。
而伴随着特斯拉产能释放,上海一扫前期缺乏“造车新势力”的阴霾,一跃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头羊”。有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600亿元,其中特斯拉贡献率超过90%。
对于二度合作,双方均不忘强调此前建立的信任和默契,亦在期待一段“双赢”的新故事。对特斯拉来说,这一“美国本土以外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是其全面转向可持续能源赛道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上海而言,储能超级工厂再次将其推到产业风口,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望实现对经济的全面拉动。
从更大层面看,“特斯拉加码”无疑为当前稳外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特斯拉希望与中国的产业伙伴一起在世界舞台诠释“中国制造”的强大韧性,中国同样希望与全球的产业伙伴携手并进、互利共赢,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直以来,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笔者以为,无数外资企业选择从上海出发进军中国市场,除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更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过去三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成绩颇为不易。而外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上海也用一次次“升级换代”的表现向市场作了说明。
所以,尽管特拉斯只有一个,“特拉斯加码”却并非不可复制,关键仍然在营商环境上,在于怎样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落到实处,并且让每一位市场主体都能真切感受到。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此前公开表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更公平的对待,也会给跨国企业带来更多信心。本质上,各类所有制企业需要的发展环境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接下来“拼经济”,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应更有针对性,明确政策重点不在于“惠”而在于“信”,厘清清单管理重点不在于“少”而在于“准”,找准影响市场预期的堵点、难点,从制度上加以破除,真正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