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础制度体系“数据二十条”来了
专家表示,文件的出台有利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12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提出20条政策举措,包括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等。
有助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数据二十条”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本次出台“数据二十条”旨在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此次出台的文件是6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实际上在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曾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记者注意到,此前的文件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丰富数据产品。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
左晓栋表示,今天出台的“数据二十条”对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非常有意义。“因为只有确立了数据流通的规矩和底线,解决了流通过程的体制机制障碍,数据才能应用,才能更好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经济。”
他强调,“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有利于发挥数据的新生产要素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数据二十条”提出,要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
其中,在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方面,提出要探索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结合数据要素特性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下,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包括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推动建立企业数据确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数据确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护制度等。
在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方面,提出要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有序发展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建立数据来源可确认、使用范围可界定、流通过程可追溯、安全风险可防范的数据可信流通体系。
具体包括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与监管规则体系,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构建数据安全合规有序跨境流通机制等内容。
在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方面,“数据二十条”提出,要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
在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方面,“数据二十条”提出,要创新政府数据治理机制,压实企业的数据治理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