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8月1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部分基金公司收到“固收+”窗口指导 相关产品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限不超30%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叶峰
  8月16日午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市场有关“固收+”基金最新窗口指导向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求证,个别基金公司已经收悉,但仍有多家公募基金表示没有收到相关指导。
  根据已收悉公司介绍,窗口指导旨在对涉及以“固收+”名义进行宣传的含权债基中的权益资产投资比例进行限制,要求在30%以内,超过则不能以其宣传。
  据了解,目前确有公募机构就旗下部分含权债基中权益投资占比超30%的按照“固收+”基金宣传。不过,相关人士表示,完全进行新老划断或不现实,或在未来需要宣传的地方进一步明确并不再采用“固收+”宣传即可。
 
 权益资产占比得到明确
 
 8月16日,有媒体报道关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已收到“固收+”基金最新窗口指导的消息,明确了“固收+”类基金的投资范围及宣传口径,要求相关产品的权益资产投资占比上限不得超过3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日就相关报道向北京及华南部分公募基金机构相关人士进行求证,得知个别基金公司确已收悉相关要求,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表示暂未收到相关窗口指导。
  根据已获悉窗口指导内容的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反馈,是针对目前一些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当中,涉及以“固收+”名义进行宣传的含权债基当中,部分权益类资产其实已经超过30%。但事实上,有关“固收+”的概念其实并没有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界定,业内专业的措辞当中也未把“固收+”当作是对偏债混基以及含权债基的别称。
  有公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在8月16日同记者微信交流时表示,其实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所谓“固收+”的概念很宽泛,依然是按照含权的比例进行区分。“不过在营销层面,笼统地称呼的确是有风险的,这样明确一下,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是件好事。”
  事实上,所谓“固收+”类的产品推荐和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从去年开始屡见报端,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稳健理财策略,此类产品多被当时市场投资者所接受。记者也在诸多产品的合同中发现,其规定了股票、可转债及其他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占比在30%以下,但根据业内人士的反馈,也有基金公司把权益投资占比超30%的产品以“固收+”基金进行宣传。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固收+”基金其实重在突出稳健理财,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绝对收益,因此作为“+”的权益资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中高风险属性,高比例或将冲淡其稳健理财的风险特质。有投资界人士明确表示,对于此类产品30%权益配置比例的限制,至少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了。
 
 新老划断或非刚性方案
 
 为应对窗口指导的调整,部分基金公司明确,并不会就已作宣传的产品进行投资组合上的调整,而是在后期不以“固收+”名义进行宣传。
  “虽然我们还没有收到官方的口径,只是从同业获悉窗口指导的内容,虽然一般的理解会以新老划断的方式进行跟进,但事实上不会这样做,而是需要修改之前的营销口径。”有公募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在8月16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并不会就此前宣传是“固收+”基金而根据现有窗口指导将此前产品调整投资比例,但在宣传口径上需要修改。
  另外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已经发布的如果要撤销不太现实,但以后新的推介内容就不会以‘固收+’进行宣传了”。该公司人士表示,监管部门或也关注到市场对“固收+”的提法有被滥用的趋势,亡羊补牢也是防患于未然。
  可见,从出发点来看,监管的逻辑是在保护投资者,但需指出的是,投资者的保护过程也是投资者风险意识培养的过程,事实上,一众所谓“固收+”基金在今年初其实发生过较大的回撤,除了权益资产多有估值缩水影响资产净值水平外,其权益资产的仓位过高也是导致债券收益被亏损的权益资产反噬的关键因素。
  据部分受访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对于目前二级债基乃至纯债基金的投资,机构已配合监管不断优化并作调整。“我们收到的最新的一条消息是说可转债算权益,新报的纯债产品可转债不能超过20%。”可见,对于含权债基中权益资产的投资范围,监管部门正在不断进行优化和监督。
  总的来看,对于明确“固收+”类基金的投资范围以及宣传口径的监管和指导,或在于让“固收+”基金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更突出其稳健性,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更好满足普通投资人对多元化理财工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