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6月2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2]

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五部门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6月17日,工信部、人社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同日,工信部就《指导意见》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业大国。2021年,我国轻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6.9%,100余品类的轻工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何亚琼提到,从今年到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我国制造业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时期。轻工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轻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占工业比重基本稳定,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明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增强。同时,《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
 
 加快轻工业关键技术突破
 
 疫情之下,部分行业受到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转移等不利因素影响。何亚琼表示,前几个月,国内疫情多发,部分地区疫情高位运行,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轻工业身处其中,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同样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不畅、需求收缩等困难。
  “但我们要看到,这种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何亚琼说,我国轻工业体系完整,配套齐全,韧性强,特别是轻工业作为吃、穿、住、用、行等领域的刚性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部分领域也取得一定增长。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1~5月,电池、玩具、酒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轻工8种重点商品累计出口额1887亿美元,同比增长9.3%,箱包、鞋靴、玩具出口增速超过20%。
  谈及下半年轻工业发展走势,何亚琼表示,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减税降费、助企纾困33条重要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开展保链稳链、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扩投资促消费等一系列有力措施;许多地方也出台促消费稳投资等政策。
  “随着各项助企政策逐项落地,惠企成效正在逐步显现,特别是《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我们相信下半年轻工业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他说。
  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对此,何亚琼介绍,为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一些稳发展利长远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促进高增长的标准。
  二是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增加升级创新产品,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强化品牌培育服务,推广新型商业模式。“我们每年都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已发布431项轻工产品。”
  三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四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安全发展,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引导绿色产品消费。
  五是优化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提高企业差异化发展水平,建设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推动轻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晓峰介绍,“十三五”以来,工信部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推动轻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具体而言,“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发布实施农用薄膜、日用玻璃、铅蓄电池等行业规范条件,推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共公告134家符合规范的铅蓄电池企业。轻工业共建设357家绿色工厂、4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公布27项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和818个绿色设计产品。
  张晓峰表示,下一步,为进一步推动轻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导意见》提出以下部署:
  一是加快绿色发展。绘制造纸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有序推进轻工业碳达峰进程。加大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和污染排放标准,树立能耗环保标杆企业,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
  同时,推动废弃产品循环利用,加大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力度,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工程。
  二是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强有害物质源头管控和绿色原材料采购,完善绿色工厂评价、节水节能规范等标准,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培育一批绿色制造典型。
  同时,鼓励企业进园入区,引导企业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和工艺,推广使用绿色、低碳、环保工艺和设备,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清洁生产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节水工艺改造提升。
  三是引导绿色产品消费。加快完善家用电器和照明产品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促进节能空调、冰箱、热水器、高效照明产品、可降解材料制品等绿色节能轻工产品消费。
  并且,引导企业通过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等方式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