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有何深意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 付克友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并召开了成立大会。国资委表示,两个局的成立,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监管效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内涵
人们注意到,之前国资委已经存在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也就是说,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是把一个局拆成了两个局,分别来指导所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
这种拆分并不难理解。一方面,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相辅相成,但毕竟各有重点,相对独立更利于监管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创新驱动和社会责任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彰显,都需要委以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央企当然是世界一流企业的种子选手,国资委也应该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又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国资委成立两局,可以看作是落实中央《意见》顺理成章的结果。
科技创新对于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世界一流企业。这次成立大会上,国资委也表态要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更好激发中央企业创新创造潜能,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社会责任对于央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意义。央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履行社会责任是与生俱来,也是需要一以贯之的使命。比如,国资委提到的抓好安全环保工作,推动企业全过程、全链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以及抓好央企乡村振兴和援疆援藏援青工作等。不过,这些社会责任,现在有,以前也有,未来也要有。
对央企来说,还有新的社会责任需要去承担,并且是决定他们能否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内涵。比如,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力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比如,抓好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如何打造一批国际知名高端品牌;又比如,构建央企社会责任体系,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没有这些社会责任的体现,也谈不上世界一流企业。
做ESG理念和实践表率
央企社会责任的焕新、加持、赋能,成为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的重要理由。就此而言,社会责任局的成立,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决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也意味着,我们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作用。
其中,构建央企社会责任体系,积极践行ESG理念,尤为重要,也更值得期待。当前,ESG已成为国际趋势,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标配,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ESG融入发展战略,90%的标普500公司发布了ESG报告。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荣登世界500强,但不少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显得“大而不强”,品牌影响力相形见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在ESG理念的贯彻和呈现上还有差距。
目前,A股对上市公司尚无披露ESG报告的强制要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A股上市公司中有1112家披露ESG相关报告,这一比例不到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0%,同时还存在披露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完善、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对来说,在践行ESG理念方面,央企要更胜一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有92家央企发布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在具备发布条件的央企中占比96%,发布数量及比例均创新高。但数据同时显示,目前只有41.52%的央企发布过独立的ESG报告,从未发布、近期也不打算发布ESG报告的央企占21.45%,未来央企ESG报告的发布率有待提高。
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做社会责任表率,做ESG理念和实践的表率。
加快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评级体系,在这方面,央企责无旁贷。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一方面要履行社会责任,适应国际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引领ESG评级体系建设,推动ESG标准本土化。比如,对环保和“双碳”方面的标准,可能在国际上具有较为一致的共识,但对于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一些指标,却需要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作出调整,不能削足适履。在这方面,央企体量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通过改善ESG水平,不断推动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正在成为一种常态。数据显示,大企业和国有企业ESG信息披露程度更高,而且ESG高评分组合相比低评分组合收益更高,波动率更低。这表明了ESG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也是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推动央企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