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市及过会企业达8家 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机遇 成都高新区创新力获认可
随着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IPO过会,成都高新区2020年迎来8家上市及过会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当中有4家还是颇具稀缺价值的科创板企业。
不难发现,成都高新区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聚集流量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高端经济要素。
同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园一样,成都高新区通过市场化手段并对接资本市场,多层级培育优质企业,增加科技“新势力”。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被提上策源地的新高度,成都高新区的科技禀赋让其正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资本市场的认可,则从侧面印证了其发展实力和未来潜力。
科创板企业数量居中西部第一梯队
上个月19日,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通过,成为成都高新区2020年第八家上市及过会企业。
在此之前的七家分别是天箭科技、川网传媒、立航科技、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纵横股份、极米科技。这八家企业涵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它们的上市及过会也是高新区2020年的里程碑事件。
从细分行业看,这些企业分布在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等新兴领域。成都先导、苑东生物、纵横股份、极米科技这四家企业更是在“含科量”更高的科创板。这一数据甚至比西部一个省份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还要多。即便是中部发达的湖北、湖南,科创板企业上市数量也不超过6家。
对比发现,成都高新区是中西部地区经济证券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成都高新区在资本市场的“含科量”都遥遥领先。这些科创企业实属产业细分领域龙头,这是资本市场对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企业的认可。
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阵营,新药研发创新环节的细分“独角兽”;
苑东生物,走出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
纵横自动化,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
极米科技,智能家居投影领域的龙头……
科创龙头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植根于成都高新区“水大鱼大”的经济土壤。
从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中的生物医药领域来看,2020年前11个月,生物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1.1亿元,增长11.3%。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至第三名。实际上,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并不限于规模优势,而是更高壁垒和稀缺的结构优势——摘下创新药这一产业里的“明珠”。
成都高新区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生物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核心,加快打造“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产业生态圈,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产中心”“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
当创新药的市场主体汇聚成海,更多分工和协同的产业链优势逐步形成,降低市场分工的交易成本。进而吸引全球的创新药企加入,再以产业链活动的聚集优势反哺经济链条。
2020年,成都高新区与全球医药巨头阿斯利康签署中国西部总部投资合作协议,这是全球领先跨国药企在四川省设立的首个具备完整功能的总部型项目。
成都高新区的经济活力蓬勃绵延,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成都先导、苑东生物两家创新药企在科创板上市。
三条路径的科技创新经验
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企业上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就超过200家,科创板总市值超过3.19万亿元。从比例看,来自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科创板企业合计超过60家,自然是区域经济的领跑者。
但北京和上海的科创板上市潮也是厚积薄发过程,从成长到爆发,这是区域经济和企业必须经历的经济周期。无论是北京的中关村,还是上海的张江科技园,它们在历史上都曾面临共同的困境——如何提升日益稀缺土地资源的边际生产力。
二者解局思路近似,通过技术变革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再以科技集聚的先发优势“领跑”。实际上,这两大区域经济体的“领跑”之路可被复制。总结它们的经验不难发现,一是集聚全球龙头企业,二是重塑产业链价值,三是服务型政府造平台。
实际上,成都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也遵循上述普遍有效的路径,并且呈现加速趋势。
先看集聚的全球龙头企业。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成都高新区拥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148家,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华为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2020年1-10月,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993.86亿元,同比增长13.67%。在新型显示细分领域,成都高新区聚集了京东方、路维光电、天马、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TCL、华兴源创、LG化学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形成了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块、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产业链。2020年11月,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出光兴产全球第三个、国内首家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在成都高新区实现量产。早在2017年10月,全球第二条、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线在成都高新区提前量产,标志着京东方打破了国外厂商在柔性OLED面板市场的垄断格局,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新型显示产业重要一极。
再看重塑的产业链价值,一方面,成都高新区大量吸引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入驻,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成都高新南区。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区还转为“科技投行”,利用金融手段培育产业链。以体外诊断(IVD)为例,这是市场需求达万亿规模的医药细分产业。成都高新区率先探索,创新成立了第一支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体外诊断(IVD)基金——成都生物城普华迈克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国资平台生物城公司联合市场化基金普华资本、体外诊断行业龙头企业迈克生物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组建,总规模达10亿元。基金结合生物城政策配套,借助普华资本资源整合能力和迈克生物产业提升能力,面向全球筛选、引进IVD优质项目入驻成都高新区,加速生物产业功能区全产业链条整合,实现以投资促招商。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集聚了以迈克生物、奥泰医疗、瀚辰光翼、新健康成、沃文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医疗器械企业,初步构建起以体外诊断、高端影像、高值耗材等领域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条。
最后是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政策指导吸引人才、科创空间打造深化校地院企协同创新等。比如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先后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院士2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28名,人才总量达60.59万人,人才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全国首创科技成果确权校地分享“事业合伙人”新理念、在全国首次创新运用“拨改投”模式,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坚持内培、外引,加快建设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前沿技术专业型、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合成与筛选技术填补我国乃至亚洲该领域空白;聚焦卫星导航技术应用转化,振芯科技在北斗导航抗辐照应用领域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这一系列技术和商业结合并非偶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担当
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造性破坏理论,唯有科技技术和行业才能突破平庸经济。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升级更将在深层次改变经济结构,并成为区域经济体的领跑者。
成都提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它的建设将推动成都构筑重要增长极和形成新的动力源。
科技实力叠加,成都高新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被抱以厚望。因为成渝地区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西部(成都)科学城作为重要支撑,这其中,成都高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如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都高新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勇担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主支撑,推进“一核四区”中的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成都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成都高新区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
据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生态圈,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五大产业功能区和科技创新生态链,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建设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体系。此外,成都高新区针对科技创新链的薄弱环节,用好资本市场工具,探索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天府股交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计划、股债投联动产品等创新产品,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优化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将助推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可以预见,现有的4家科创板企业只是资本市场对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实力认可的新起点。 胥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