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11月0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中国进口为世界贸易增添了一抹亮色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第一届是好奇,第二届是期待,对国外商家来说,11月4日开幕的第三届进博会则是一场希望之旅。在这场展会上,无论是重达数十吨的高端装备,还是小巧玲珑的化妆品,或是银行这类机构的无形服务,都可以找到展示的窗口,并在中国这个14万亿美元级的市场找到新的商业机会。
  没有任何一个时候,世界比现在更需要来自中国的进口。2020年,全球贸易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以美元计价的二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21%,三季度全球贸易虽然显著回暖,但仍下降5%。部分国家或经济体的贸易萎缩程度更为惊人,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日本商品出口下降了19%,对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降幅更是达到了30%,甚至更多;今年前8个月,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2%,对英国和印度的出口大幅下降;1~8月,美国商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6%,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出口至少下降17%。
  但与中国有关的国际贸易,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年前9个月,中国总计进口了1.48万亿美元的商品,和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9月份进口同比增速高达13.2%。中国的进口即是其他国家的出口,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依靠“中国需求”获得了宝贵的缓冲空间。以日本为例,在我国电机、汽车市场的强劲表现推动下,二三季度日本对华出口累计增长了3.5%;意大利9月份对华商品出口同比增长33%,而整个欧盟对华出口同比保持稳定;美国也受益于中国进口,今年3~9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0.3%。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进博会不仅仅是展示国外商品和服务的窗口,更是中国展现扩大开放决心的窗口,这种决心不会因为全球化逆流而变,也不会因为疫情阻隔而变。这种确定的预期,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稳健发展、外国资本持续流入的信心所在。
  受益于中国进口的并不止于中国之外,作为外循环的组成部分,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可以倒逼国内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自国际市场的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则可弥补国内短板,提高国内生产效率。稳定的外循环,同样有助于构建起畅通的国内大循环。
  进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反弹,欧洲多国重启封锁措施,刚有起色的全球贸易前景又蒙上阴影。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全球贸易何时能重回正轨,在这些问题得到解答之前,中国需求仍将继续为全球贸易增添亮色。而在贸易之外,世界可以对中国期待更多——除了进博会,中国还有更多的开放措施,比如已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还有大幅放宽的市场准入等等。任何时候,都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