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6月19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易会满讲话释放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信号

每经评论员 胥帅
  在6月18日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谈到了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系列新举措。
  这一系列措施背后颇有深意,点出了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逻辑以及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基本涵盖了“开放”“市场”“改革”“规则”“趋势”“治理”这些关键词,彼此各成体系且又有内生的因果联系。
  在后疫情时代,从全球经济趋势来看,各国已出台的货币宽松政策,让市场已经能预见未来充沛的流动性。增加的货币供给和不足的优质资产供给,这一结构矛盾使得各主要金融市场将可能共同面临资产荒的问题。
  基本可以断定,未来优质企业将更为稀缺,不同金融市场对优质上市资源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易会满说,“在这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有更多的担当。”
  担当意味中国资本市场将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依靠自身禀赋吸纳全球优质企业,这就需要一个好市场。
  “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是好市场的目标。对于如何营造一个好市场,易会满提到的手段包括市场交易高效透明、对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保持“零容忍”等。
  手段匹配目标就要继续改革,革新过去零和博弈的资本市场丛林法则,比如借信息不对称的“割韭菜”行为。
  近日,国内少数个股案例引发关注。比如,此前坊间传闻字节跳动要收购蓝色光标,受此影响,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交易日最大涨幅达20%,6月18日振幅达14.65%。股价大幅波动,上市公司理应有所作为,主动披露或者澄清传闻信息。然而,蓝色光标却毫无表现,最终反而是由绯闻方字节跳动“代劳”出面否认传闻。
  蓝色光标6月18日盘中放量巨震,提前获得信息的投机者可谓又上演了一出真人收割秀。直到18日晚,公司才出来澄清,称没有正式洽谈,也没有达成任何意向。
  革新不仅是监管手段的改变,还要上市公司改变观念,比如,让信息披露向注册制要求靠拢。
  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价值判断应交由投资者,遮遮掩掩既不高效也不透明。从弱肉强食到合作共赢,市场化改革要用规则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从而“构建权利义务边界清晰、市场运行规范有序、市场主体诚信自律的制度生态”。同时,严厉打击和震慑造假、违规、欺诈等不法行为,亦有助于市场良好生态的建立。
  此外,“尊重市场规律,不作行政干预”则说出了另一大关键——划清权力和个体的边界,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规则约束是资本市场法治精神的体现,也表现出了更具现代化的治理能力。但这同样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治理要求,比如对上市公司跨国造假的打击。
  改革与开放具有同一性,改革拓展市场,开放倒逼改革。要素资源配置在全球流动,更要吸纳国外投资者涌入。外资涌入会形成鲶鱼效应,搅动静态而死板的竞争格局。
  我国资本市场正进一步扩大开放。对此,易会满在致辞中介绍的举措就包括了: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开,6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顺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额度限制等。
  只有改革和开放,才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再连接、再优化、再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