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思维打响经济保卫战
每经评论员 王星平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如何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成为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紧迫任务。这既是一场抗疫阻击战,也是一场经济保卫战。
近日,继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包机包高铁接员工返岗“硬核抢人”刷屏之后,江西省数字经济的“赣“劲儿引发网友普遍点赞。“都说江西是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可能你不知道江西已经偷偷弯道超车,都要超过浙江了!”
引发这轮惊叹背后,是一组江西数字化抗疫、生产的“硬核数据”:疫情期间,江西省在支付宝上推出的“赣服通”平台最高日访问量达到400万人次,创下政府服务类小程序的纪录。
并且,在这次的数字化抗疫中,“赣服通”上线了包括身份证网证、电子驾驶证,甚至在全国首创了“电子离婚证”等电子证件。在浙江“最多跑一次”的多种办证,在江西可以“一次不跑”。
除此之外,江西通过数字化手段,同样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提出复工复产的省份。截至2月20日,江西企业复工复产备案累计总数375家,其中已办理132家。这些数据都刷新了外界对江西的认知。
事实上,江西只是疫情之下,中国数字经济全面提速的一个缩影。
从2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全面尝试“在线办公”。企业微信数据显示,数百万企业、数千万用户使用企业微信的数量是同期的3倍,远程办公,一天就开了几十万场会议;钉钉数据同样显示,全国上千万企业、近2亿人从2月3日开启在家办公模式。
虽然这种尝试某种程度可视为疫情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一举动大大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在疫情暴发前,虽然很多企业都有“数字化”的计划,但更多还是将数字化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附加选项”,甚至暂时还是可有可无的一步棋。
而这次疫后复工的严峻性,让这些企业真真切切看到了数字化的先进性和价值性。企业经营者不再认为数字化只是增加企业成本的“花架势”,而是深刻认知到数字化的底层逻辑、是未来企业商业竞争的生存资本。由此,这些企业对数字化的态度也必将从“附加项”转为“必要项”,从而大大推动整个商业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这一认知不仅仅存在于线上教育、娱乐、医疗、办公等互联网企业。在制造业场景中,也越来越被广泛认知。甚至有企业喊出:用数字化夺回“失去的一个月”。
笔者了解到,位于上海的东方希望集团,是一家集农业、重化工业产业链等为一体的超大型制造企业,在全国拥有160多家实体工厂,一度被认为“船大难掉头”。
然而,该企业自2016年开始全面拥抱数字化,3年来通过全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80%以上的业务线上化;在钉钉平台的移动应用达54个,每个业务板块基本实现闭环移动管理;同时,用数字化实现了组织扁平化,从原来7级管理简化为不超过4级管理体系。
在此背景下,集团首席信息官黄兴胜对这次线上线下复工复产形容“无感切换”,直言数字化不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而是成为组织的生产力。“组织的数字化程度越高,面对突发挑战时受到的冲击就越小,复工复产的活力就越强。”
不难看出,虽然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远超“非典”,但由于数字化在现代社会的渗透,目前从个人、企业到整个社会,一个庞大、复杂的经济系统正在逐渐复苏。而未来,这一渗透还将通过新场景的构建与现有场景的改造两大路径继续深入。
正如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全球副总裁朱民所言:科技创新,既是抗疫的有力工具,也在成为反弹的新经济增长点。疫情后的恢复,会走上很大规模的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过程,这对整个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以及对长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