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年01月0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4]

拓宽渠道让更多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有观点称之为促进居民储蓄“入市”,这让股民比较关注和激动。
  该如何解读《意见》上述内容,按笔者浅见,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多渠道”,其实就包括该条提到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该条前一款提到的理财、信托等产品。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由企业和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企业年金由受托人管理企业年金,受托人委托专业机构投资管理企业年金财产,投资股票、股票基金等比例不得高于基金财产净值的30%。职业年金同样也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也由单位和工作人员各自承担一定比例费用,其投资管理模式、投资股票等比例也基本类似企业年金。
  居民或职工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或者购买保险、信托产品,这些都可将储蓄(潜在储蓄)转化为投资资金,这些都是以前相对比较成熟的转化渠道;当然其投资标的并非全为股票或股票型基金,而只有部分资金、甚至是较小比例资金投资股票。资本市场并非专指股市,既包括股票及衍生品市场,也包括债券及衍生品市场,甚至还包括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
  或许,真正可以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尤其是股市长期资金的渠道,还是银行理财。2018年底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在允许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基础上,规定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产品也可直接投资股票,但只能投资上市交易的股票,不能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同一银行理财子公司全部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
  银行理财金额较为庞大,比如截至到2019年中,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就超过22万亿元;若是银行理财产品有一部分能够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投资股票,储蓄转化为直接融资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截至2019年12月8日,至少有32家银行理财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六大行及光大和招行理财子公司已正式开业。不过2020年截至1月2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共314款,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高达240款,混合类产品79款,而权益类产品仅1款,这主要是此前银行都是以债权类的投资为主,对股票投资还缺乏专业人才等支持。
  此前部分银行理财资金也参与过资本市场,主要是参与固定收益特征的资产,比如股票质押贷款、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等,另外还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非上市公司股权等,这些都与银行根深蒂固的信贷文化紧密相关,主要关注企业的稳定性和可处置性。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开展股票投资,可继续发挥这种保守投资文化的优势,一个投资方向仍可专注于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等标的投资,可转债、可交换债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都可转变为股票,都有一定股性,这些投资都是支持资本市场、支持股市。
  当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部分投资,最终还是要投资于A股市场,为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可投资于股票指数,然后再投资业绩和分红都比较可观稳定的个股。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培养或招聘高素质的股票投资人才,尤其要强化投资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只有忠实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才能真心为产品持有人提供可观回报;另外也要强化投资风控体系,加强投资风险动态监控,确保不发生大的投资风险。
  总之,推动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尤其是转化为权益类融资,可以大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储蓄资金引至优势企业、创新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直接支持。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