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3月0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5]

借港出海 成都与乐山的“丝路碰撞”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贾运可 刘艳美
  2016年,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上,一幅中国画《古老的门》(又名拱辰门),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幅作品,是国画大师郭志全以四川乐山市明清时期老城门为原型创作的。
  作为一名四川乐山籍画家,郭志全奔走于成都、西昌、宜宾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并拜访文史研究专家,多方收集文献素材,创作完成了9幅主题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四川”的作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勾勒出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符号。
  世人皆因大佛与峨眉山而知乐山,殊不知,乐山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拥有成都平原最近入海口和唯一大件码头。自古以来,乐山就在以成都平原为起点向南方辐射的“丝路”经济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郭志全所创作的南方丝绸之路画卷,将千年以来,从成都出发,经乐山一路向南的“丝绸之路”景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一座繁华“水城”
 
 乐山,古称嘉州,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也是成都平原通过水路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出口。《乐山县志》记载:“县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上通成都,下达渝夔,雅河通雅安、天全,铜河通峨边、金川,为水陆要冲。商埠之盛,甲于川南。”
  文明的孕育需要河流。江河汇聚之地,人流也随之而来。作为繁华的成都平原南向通道的一个枢纽节点,成都与乐山距离相近,自古以来两地交往频繁。千年以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贾、行者穿梭其间,为这个河流汇聚的地方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财富。
  其中,不乏部分行者像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的泥沙一样,沉淀、定居于此。据郭志全观察,乐山发现的大规模汉墓群,从青衣江、岷江一直绵延到犍为。“这些汉墓群里有大量陪葬、雕刻,在古代,这些都是有钱人才能办到的,足以说明古代这里的繁荣和人丁兴旺。”他说。
  在来往于成都与乐山的人群中,不乏千年之后我们依旧熟悉的身影——李白与杜甫,他们的诗歌,在这里一传一唱就过了上千年。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的月亮勾起李白的思念,月影随着平羌江也漂向远方。于是,这位诗人便从位于如今乐山犍为的清溪驿出发,开始自己新的冒险旅程。
  而杜少陵则以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感叹成都的繁华景象。南方丝绸之路上,从锦官城到古嘉州,从成都中心到平原边缘,从车水马龙的锦门闹市到舳舻相接的岷江港湾,李太白与杜工部二位文豪的身影跨越时空交相辉映,在古蜀大地上印刻下来,传唱千年。
  一座汇聚三江水系、八方人流的城市,自然少不了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小凉山彝族文化、峨眉武术文化、佛禅文化、盐文化等在这里交织,既传承了巴蜀文化的风韵,又展示出多元化的特色。
 
 两条忙碌“通道”
 
 商贸繁华之地、人流聚集之城,当然少不了通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乐山既处在始于成都的陆路通道上,又拥有岷江水道。水陆两条通道,在这里实现无缝链接,成为古代早期水陆“多式联运”的一个节点。
  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段渝考证,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的起点为蜀文化重心——成都,向南分为东、西两路。其中,东路从成都南行至今乐山、犍为、宜宾,再沿五尺道经今大关、昭通、曲靖,西折至昆明、楚雄,进抵大理。
  相对于陆路运输,水陆运输更加便利,运输量也更大。乐山三条江穿城而过,码头经济繁荣,优越的地理优势为其带来了发达的物流。
  郭志全发现,乐山地方虽然不大,但在沿江而建的老城墙上,大大小小的城门就有二十多座,城门边还设有各种功能的码头。“城墙起到防洪和防御作用,城门边的码头,方便船舶停靠,进行通商贸易。”
  据乐山文史研究专家唐长寿考证,乐山成为水陆交通转运枢纽之后,于唐代开始造船,在宋代已成为四川造船中心,年造官船45艘。到明代,蜀王仍在城北关爷庙设船厂,该地也因之名为“王船厂”。
  唐代设驿,到宋代名嘉定驿,乐山一直是从南方通往成都的咽喉要道。“在古代,中国海运不是很发达,陆上交通就成为解决贸易互联互通问题的主要方式。这些通道的存在,让我们能够在贸易、文化、医学、教育等领域与国外交流。”郭志全说。
  而到了近代,乐山水路通道依然十分繁忙。日本中野孤山就曾在游记《游蜀杂俎》中写道:“嘉定港帆樯林立,上下船只穿梭如织。入夜各船灯火映照江水,形成一方奇观。”
 
 三种畅销“特产”
 
 在由成都经乐山,一路辐射向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这条古代贸易通道上,蜀锦、盐和陶瓷等产品,成为“畅销货”和“流行款”。彼时,成都作为“锦官城”,蜀锦闻名四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四川是中国丝绸的主要原产地之一。而乐山,正是蜀锦原材料——生丝的重要产地。据了解,乐山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业资源丰富,最为著名的当属嘉定丝绸。
  “古时在青衣江乐山段周边,栽桑养蚕的农户很多,生产出来的生丝就供给到成都,作为‘蜀锦’原料。”据郭志全考证,由成都、乐山所产的丝绸经水路跋涉,经过岷江航道、五尺道、牦牛道,销往东南亚、印度等地。
  除了丝绸,川盐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商品。史料记载,元代称嘉定府犍为县五通桥一带的盐场为“永通厂”。永通厂盐井逾万,居全川之冠。从明代始,乐山所属犍为、井研盐业发展愈发兴旺。到清代乾隆年间,“犍乐盐场”已经与“富荣盐场”等名列四川四大盐场。
  郭志全介绍,古时藏羌等少数民族用盐,基本上都是由四川供应。在南方丝绸之路西线的牦牛道上,盐成为一种必需品和“流行货”,甚至远销东南亚和印度一带。
  “除了丝绸和盐,陶瓷也是乐山比较发达的一个产业。”郭志全补充说,“到了近代,乐山陶瓷生产仍然很发达。新中国成立前我就在陶瓷厂上班,厂里生产的陶瓷不销国内,直接从乐山销往东南亚。”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乐山市五通桥区志》中,也有类似记载:“西溶镇(西坝镇旧称)庙沱古窑址,是五代时期遗迹……该窑址是五代时期烧制土陶和瓷器的民间烧窑。至今陶片随处可见。”
  介绍完乐山的丝路故事,郭志全慢慢收起自己的画作,不无感慨地总结道:“上千年来,南方丝绸之路虽然经历很多兴衰,但一直都在使用,绵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