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外商投资、数据安全、疫苗安全……这些立法热点不容错过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 星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当日11时15分,在密集的快门声中,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从容走入发布厅,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新闻发布会话题广泛,包括人大立法工作进展、“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等各界关心的政经话题。张业遂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系统深入地回答了各大媒体提出的共11个问题。
外商投资拟取消逐案审批制
近一段时间以来,外商投资法草案一直吸引各界目光。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这部法律草案将提请审议。
有记者提问:“从这部法律(草案)第一次经过人大常委会审议到现在才不到三个月,这么快的立法速度,很多人分析说可能是中国史上最快,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对此,张业遂回应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也就是“外资三法”为基础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面临新的形势,“外资三法”也难以适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制定外商投资法,就是要创新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取代“外资三法”,成为新时代我国利用外资的基础性法律。
对于这部法律草案的具体内容,张业遂介绍,外商投资法草案明确规定,我国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取消逐案审批制管理模式;对于禁止和限制外国投资者投资的领域,将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清单之外充分开放,中外投资将享有同等待遇。
这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将提高投资环境的开放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针对外国投资者普遍关心的征收和补偿、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问题,草案都作出了明确的保护规定。
将继续审议疫苗管理法草案
此次发布会上,张业遂还对新一年的立法任务进行了简要介绍。
他表示:“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提高立法的质量,加快立法工作步伐,集中力量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事项,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立法工作。”
一是抓紧制定修改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急需的法律。除外商投资法外,还将修改土地管理法、专利法、证券法,制定资源税法等。做好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相关工作,保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二是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包括抓紧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继续审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疫苗管理法草案和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制定长江保护法,为保护长江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三是加强国家安全、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制定出口管制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制定社区矫正法、退役军人保障法,修改刑法等,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支撑。
四是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有关法律制度。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议事规则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续审议法官法、检察官法修订草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制定政务处分法,健全国家监察体制。
张业遂补充道:“今年的立法计划已经初步拟订,将根据本次大会代表们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及时公布。”
首次专题询问“两高”工作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在发布会上,张业遂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过去一年来的依法监督工作,作出了阐述。
据他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比如,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安排听取审议了四个环境保护方面的报告。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安排了专题调研,并听取审议专题调研报告。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围绕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增强监督的实效。去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敢于动真碰硬,开展随机抽查;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专家学者的座谈会;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学法、用法、普法。
执法检查报告不掩饰问题,列举了一批抽查发现的典型案件。还专门加开一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涉及22家企业的38个问题点名曝光,使执法检查的监督实效得到有效增强。
三是加强司法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首次对“两高”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这是支持和保障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