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1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2]

“一带一路”项目偏袒中企?发改委回应: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 旭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也是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一周年。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支持的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和投资者表达了担忧。比如外界有声音认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前期信息和运作不够透明,偏袒中国企业等。
  针对上述疑问,5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
  在发布会上,孟玮还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情况,以及各地“引才引智”措施、物流业降本增效、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提出,国家发改委正协调推动,为物流业降本增效、为一般工商业降低电价(涉及降价金额216亿元)、在多城市“人才大战”中为促进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创造更有利条件。
 
 中企通过市场竞争获得项目
 
 在今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有外媒声称,有外国投资者对“一带一路”项目的透明度存在质疑。
  对于这一观点,孟玮回应表示,“一带一路”共建的项目主要是商业项目,是企业的市场行为,采取何种运作模式,以及如何公布项目前期信息,是由项目业主单位来决定的,而并不取决于中国政府。“但是政府会建议企业尽可能公布项目前期信息,同时,也会向社会及时公布所获知的有关项目信息”。孟玮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始终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和市场化运作,我们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已有不少西方跨国公司参与其中。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倡议者,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市场行为,“一带一路”项目偏袒中国企业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可能更加具有优势,拿到了更多的项目,但这也是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钟山在回应外媒针对“一带一路”透明度的质疑时强调,“一带一路”已经得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
 
 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截至目前,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去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共形成了279项成果清单,目前已经有255项转为常态化工作,有24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达了欧洲14个国家和42个城市。
  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2个国家合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6.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占同期总额的14.2%,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等国家。
  孟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了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服务领域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孟玮介绍,丝路基金已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各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
  除了货物贸易和金融服务以外,在人文交流方面同样可圈可点。据介绍,中方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倡议,同6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一带一路”框架下,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超过了2500万人次。
  白明认为,长期来看,“一带一路”合作仍然需要在“五通”上下功夫;而从短期来看,尤其要在贸易畅通上下功夫。“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我们要向贸易强国迈进,不仅追求数量,还要追求质量。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领域要进一步拓宽,合作形式要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在服务贸易、高端制造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