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年11月27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2]

邓聿文:万亿投资 应建更多免费公路

◆邓聿文
  在目前的保增长阶段,各地各部门纷纷进行大手笔的投资。如果这些投资使用恰当,或者借着这个机会改变过去一些不好的制度,当是好事。然而,我们看到的某些投资,还是沿袭了以前的方式。比如,交通部日前宣布,明年中国交通行业将实现1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但收费公路建设政策继续保持不变。
  交通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兴华对此解释说,由于公路建设中将继续依靠大量的银行和社会资本,目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不会调整,明年建设和建成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费性质的,只有农村公路以及部分新建国道、省道免费。
  众所周知,中国收费公路里程和时间之长,已为世界之最。尽管公路建设的加快,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上有关取消公路收费政策的呼声也一直不断。
  如果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和地方财政能力有限,不可能将高速公路作为公益性项目完全由国家来投资建设,而必须多渠道融资的话,那么,随着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财力的提升,国家应该提高投入比重,这样才符合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从各国实践看,虽然也存在收费高速公路,可更多的是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比如,全世界高速公路最多的是美国,而美国恰恰基本免费通行。
  中国在近五、六年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大大拓展,几乎各省都建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纵横连贯的高速公路网。这几年也正是政府财力大大提升的时期,然而,在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方面,还是维持着政府财力薄弱时期的体制没变,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投入的资金很少,主要是通过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的贷款为公路建设融资。不仅如此,原先一些快到期或已到期的收费公路,也通过经营权的转让等方式,进行二次收费。可以说,在政府已有足够财力投资公路建设的情况下,仍然沿用这种收费公路建设模式,所弥补的就不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不足,而是变成了个别部门借此获取垄断收入。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公路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运输量。因此,公路使用成本越低,越能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系统运行的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收益,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虽然运输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和管理方式的商业化将不断增加,而且把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委托给私营部门的做法也会更加普遍,但政府为主的投入性质不会变。所以,对公路这一产品应该重新定位,恢复其作为公共产品的本来面目,并按照公共产品的要求,确定政府的管理职能,改变目前的融资方式,解决政府在公共产品管理和供应上的缺位问题。
  废除收费公路建设政策还有一个有利条件,这就是燃油税即将开征。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机动车燃油税,占到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80%以上。我们也可仿效美国,将开征后的燃油税大部分用于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
  总之,我认为在这轮投资中,交通部门应该取消收费公路建设政策,而不是延续该政策。如果做不到完全废除,至少要减轻收费的比例。因为公共产品不能成为投资利益集团获利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