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把握消费变革新趋势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每经特约评论员 綦鲁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这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释放国内市场潜力的重要途径。
五大消费变革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及其广泛应用,已成为消费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理念推动形成了一系列有潜力的消费趋势:
一是创新驱动型消费。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供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消费品,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消费方式大大拓展了消费发展空间。以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务、智慧便捷购物方式为特征的数字消费,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向。创新驱动型消费将通过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凭借我国巨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拉动经济实现持久稳定增长。
二是协调驱动型消费。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主要体现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近年来,我国城乡、不同区域的消费市场出现了共同发展壮大的态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较突出。差距意味着潜力,协调孕育着发展潜能。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释放出协调驱动型消费的巨大潜力。
三是绿色驱动型消费。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驱动型消费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新带来的消费新型态,兼具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双重功能。近年来,适应生态环保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需要,绿色产品进入千家万户,低碳、零碳生活成为时尚,绿色消费已成为新的消费潮流。同时,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培育,促使人们更加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推动了康养消费的增长。
四是开放驱动型消费。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消费变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进口优惠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优质消费品进口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福利,还带动了国内消费品生产提质增效和品牌创新,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文化和精神交流。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国内市场与全球消费市场的融合,我国消费品进口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五是共享驱动型消费。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以在线外卖、网约车、共享住宿、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驱动型消费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一股新生力量。依托互联网的强大渗透力,共享驱动型消费以实惠的价格和便利的服务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为供方创造了更多收益机会,深度推动了产业价值链重构,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源泉。
释放消费变革潜力
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既受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根本的是长期以来投资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所致。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商品出口第一大国,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扩大出口的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扩大内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显得尤为紧迫。要通过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将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内在地要求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源泉,消费需求增长会激发企业扩大投资。投资增长将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一方面提供社会产品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带动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提高就业人员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促进消费增长。
消费与投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能否形成良性循环,取决于消费潜力是否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带动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动态平衡。运用数字技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将更好地衔接产供需关系,畅通国内大循环。适应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释放城乡、各地区居民的差异化品质化消费潜力,释放重点群体消费潜能,可以有效发挥消费的引导作用,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
顺应绿色消费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升级。以开放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共享型消费增长,将以产业价值链重构带动提升资本配置效率。
更好把握消费变革新趋势,还需要重点清除阻碍扩大内需的体制政策障碍,为释放需求潜力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要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先,要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消费。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进科技对传统实体商业的升级改造,推广应用新型设施和设备,提升消费自动化便利化水平。推进消费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社交化营销等新零售业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全面推动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上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对消费需求的智能反馈和供给匹配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税金融支持。
其次,要充分挖掘协调型消费潜力。发挥城市的人口聚集和区域差距缩小效应,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地方特色消费城镇,优化与首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发展银色经济、家政服务等人口服务体系,逐步增加公共服务消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各城市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因城制宜调整或取消购房限制性措施,统筹各城市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释放人口跨区域流动与农民工市民化所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构建“通道+枢纽”、覆盖县乡村、一体高效智慧的物流网络,着力加强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与应用,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消费的基础支撑能力。
第三,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向简约适度、健康文明转变,鼓励饮食消费节约,推行绿色衣着,倡导绿色出行,引导文明旅游,通过以旧换新支持节能环保产品居家应用。打造绿色产品宣传交流展示平台,增强公众绿色消费意识,扩大选择空间。通过实施绿色消费积分制、发放绿色消费券、优化财政补贴和价格利息优惠等办法激励绿色消费。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转化应用,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健全产品生产者责任制延伸制。探索建立绿色产品统一的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大绿色消费监管执法力度。
第四,要稳步发展开放型消费。充分利用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和海外创新产品的展示力度,拓宽其传播营销渠道,加大引进力度。在境内增设更多免税购物区,实行更开放的消费政策。打造跨境电商品牌聚集和交流平台,拓宽进口渠道。加大开展海外仓储、加工等合作,培育供需平衡缓冲区。注重强化对重要消费品来源和跨国运输的掌控能力。充分发挥消费品进口的示范和竞争效应,刺激国内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自主品牌,促进国内优质消费品出口。
第五,平衡发展共享型消费。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推动平台动力结构转换。深度开发利用丰富数据资源,提升对已有用户的服务附加值。理性控制平台业务范围,强化精细化运营管理。注重关键技术创新,培育消费新场景。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性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措施,支持平台服务创新与消费扩大。利用数据、算法以及区块链技术,建立供方信誉评价和需方信用评价机制,打击假冒伪劣等欺骗行为,协同营造新型消费良好生态。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