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6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发布 市场加速扩容 A股上市公司抢滩布局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吴永久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五批6项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方法学征求意见稿。至此,CCER方法学从2023年首批4项扩容至累计13项,覆盖领域也从风电、造林等“本身绿”领域,延伸至建筑节能、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高碳转低碳”的转型领域。
对于这一趋势,龙源电力及岳阳林纸等公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CCER市场加速扩容,对公司本身而言可以增添新的业务方向,也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制定,提升中国在全球碳治理中的话语权。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向记者分析表示,目前我国CCER参与国际碳市场可能还为时尚早。
加速扩容透露三点信号
CCER市场自重启后正加速扩容。据悉,加上本次发布的6项方法学征求意见稿,2025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累计发布4批共15项CCER方法学征求意见稿。不单是方法学数量增多,项目涵盖的领域也从风电、造林等“本身绿”领域,延伸至建筑节能、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高碳转低碳”的转型领域。
岳阳林纸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CCER方法学加速扩容透露出三点信号:第一,标志着CCER市场正从初期试点逐步走向成熟,从“单点突破”到“全产业链覆盖”;第二,我国将加速农业、建筑、工业等领域的低碳转型,为全国碳市场提供更多低成本减排量,助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第三,通过发布具有我国特色的方法学(如淤地坝碳汇),中国可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制定,推动“规则出海”,提升中国在全球碳治理中的话语权。
这种转变与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进程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更侧重于纯绿色领域的供给,如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相应的碳市场CCER方法学也主要围绕这些领域设计。然而当前,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已转向‘全面性’,不再简单区分绿色与非绿色领域。”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不过,李志青也强调,尽管扩容速度加快,CCER市场仍处于“试点培育向规模化过渡的准备阶段”。“相较于2017年前的市场,当前方法学数量虽有提升,但仍需从防‘洗绿’、降风险、扩实质减碳三个维度夯实基础,避免盲目追求规模而忽视减排真实性。”
上市公司层面已开始积极响应这一趋势,但不同行业的布局逻辑存在差异。作为以风电、光伏运营为主的能源企业,龙源电力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已设立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负责CCER项目开发与交易,这是清洁能源业务的附加价值延伸——比如海风项目可衍生出CCER资产。但布局CCER项目不会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更多是利用技术储备捕捉市场红利,增加一些收入。
对于第五批方法学涵盖的领域,该人士透露,龙源电力会基于现有业务参与市场开发与交易,但暂不涉及红树林等非主业领域的项目。
岳阳林纸则将CCER视为战略重塑的重要抓手。前述岳阳林纸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方法学扩容正在产生实质性影响:一是业绩贡献。公司现有林业碳汇、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将加速实现碳资产变现,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业务升级,推动公司将传统业务与碳资产开发深度融合,提升项目综合收益;三是战略重塑,CCER机制正倒逼公司重新评估各业务线的碳价值,驱动资源向高减排潜力的领域倾斜,为未来参与碳金融等创新业务奠定基础。
此外,岳阳林纸还透露,公司正积极推进新方法学的研究与应用探索工作。已针对农业、工业减排、建筑能效提升等方向开展了深入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布局。
CCER对接国际为时尚早
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公布,提到“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加上2025年以来CCER方法学快速扩容,有观点认为,我国CCER市场加速发展的趋势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碳边境税(CBAM)有一定联系。
据悉,2024年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就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NCQG)、《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等关键议题,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其中,《巴黎协定》第六条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由联合国监督的碳信用机制,帮助各国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减排目标。
我国CCER项目如何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对接国际规则,是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李志青直言,当前CCER参与《巴黎协定》第六条框架下的跨境碳交易“为时尚早”,核心瓶颈在于国际认证标准的差异。“欧盟对‘洗绿’的警惕性较高,无论是产品层面还是投融资层面,都要求减排项目具备可追溯性、额外性和永久性,而我国部分转型类项目的额外性论证、动态监测体系仍需完善。”
他进一步解释,国际碳市场对方法学的要求不仅是“静态标准”,更强调“动态更新能力”。“比如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其基线排放系数可能随技术进步变化,方法学需要定期调整;而我国部分方法学的更新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这会影响国际市场对CCER的认可度。”
此外,数据互联互通也是关键。“欧盟CBAM要求企业披露全产业链碳排放数据,而我国部分高碳行业的碳数据统计仍存在碎片化问题,这需要政策层面推动统一数据库建设。”
企业对国际对接的态度则更为务实。龙源电力相关人士认为,当前方法学加速扩容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规范制度提升CCER的国际公信力,实现减排额度和数量的国际互认。
在李志青看来,CCER方法学标准通过国际严格认证,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涉及数据公开透明、项目额外性认定以及方法学的动态更新等方面,特别是在高碳向低碳转型项目中,相关认定标准将更为严苛。因此,当前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在标准、数据库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实现与国际的互联互通,进而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