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合作协议“迟到”近1个月 大连友谊控股股东信披违规收警示函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在股价异常波动与半年度业绩预亏的敏感时期,大连友谊(SZ000679,股价9.75元,市值34.75亿元)的公司治理再起波澜。
8月20日晚间,大连友谊发布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信控股)因信息披露违规,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大连监管局(以下简称大连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事件的起因是,武信控股在2025年7月22日签署了一份关乎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却未及时告知上市公司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导致该重大事项直至8月15日才向市场公开,延迟长达24天。
控股股东信披滞后
大连友谊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于8月20日收到大连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武信投资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警示函直指武信控股作为大连友谊的控股股东,存在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经监管部门查明,武信控股违规行为的核心在于一份于2025年7月22日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述合作协议由武信控股、武汉信用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和大连友谊原控股股东大连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谊集团)四方共同签署。该《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涉及解除2016年的旧《合作协议》,并明确各方将调配优势资源支持大连友谊提升经营成效,甚至支持原控股股东友谊集团在股权、业务层面与大连友谊开展包括增持股份、零售业务合作在内的多元化深层次合作。
然而,这一对大连友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协议,武信控股并未在第一时间告知大连友谊,并由大连友谊对外披露。直到近一个月后的8月15日,大连友谊才发布重大事项公告,揭开了这份合作协议的面纱。
大连证监局认定,武信控股未能及时将签署上述重要协议的情况,告知上市公司以履行信披义务,其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因此,决定对武信控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将其违规行为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公司称经营不受影响
对于控股股东收到的监管警示函,大连友谊在8月20日晚间公告中表示,该行政监管措施是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作出的,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同时,公司将敦促控股股东提升规范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事件的发生,可能让市场的担忧难以轻易消除。就在此次信披违规事件曝光前不久,大连友谊股价经历了剧烈波动。根据大连友谊8月5日发布的公告,公司股票在8月1日、4日、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超过20%,构成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大连友谊经营面临压力。
大连友谊此前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3000万元至3800万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的2640.79万元进一步扩大。
大连友谊将亏损原因归结为三个:一是房地产子公司土地增值税清算计提滞纳金;二是实体百货门店受区域竞争影响,销售收入及毛利率下降;三是外部有息负债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