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8月2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7]

《诡秘之主》:从高分出圈到出海爆红 中国动画的新“国际名片”

每经记者 毕媛媛
  在当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现象级动画作品《诡秘之主》便是如此,它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量粉丝,还成功出海,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诡秘热潮”。
  8月16日,《诡秘之主》第一季迎来收官。在贯穿全季的“我们时刻对抗危险和疯狂”的核心主题下,邓恩队长燃尽生命对抗邪神、老尼尔为复活爱人失控、科恩黎战胜胆怯后英勇战死,而主角克莱恩也因遭因斯偷袭生死未卜,这让观众喊话“迫不及待想看第二季,继续在诡秘世界冒险”。
  自今年6月28日上线腾讯视频,并以多国语言配音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后,《诡秘之主》迅速成为海内外动漫爱好者热议的焦点。
  更重要的是,《诡秘之主》的价值已超越单一作品范畴。制作中对原著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出海时以共通情感打破文化壁垒,产业端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价值倍增,一系列实践正重塑全球文化产业的竞争格局。
 
 续作已定:《诡秘之主》的长线叙事“野心”
 
 “网络文学改编动画,关键在于提炼核心要素,只要保留精神内核,做到‘神似',改编便不会偏离。”在谈及《诡秘之主》的动画化时,原著作者“爱潜水的乌贼”如此解读创作攻坚的核心。
  《诡秘之主》原著凭借宏大复杂的世界观,融合维多利亚时代风情与蒸汽朋克文化,在网文领域大放异彩。但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改编成动画,难度不亚于在刀尖上搭建城堡。
  制作团队用一年多时间钻进维多利亚时代的史料堆里,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建筑、服饰、社会风貌等,反复讨论修改,精准还原了小说中浓郁的维多利亚哥特复古感。
  到了制作环节,难度又来了,平均每分钟近千张原画,单集最高达26000张,远超常规。其中,每一张原画都肩负着推动情节、传递角色情感、渲染场景氛围的重任。
  作为动画的制作核心力量,导演熊可对整个创作过程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表示,视美团队凭借20年的从业经验,已形成专属的工作流程,在《诡秘之主》项目上投入了最大的精力、人员和资源。“这样做,一方面是希望团队在制作环节能不断进步,达到国际制作标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让更多学习动画或想以二维动画为职业的年轻人,对二维动画领域产生更大兴趣。”
  而在四年的制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莫过于剧情取舍与改编。团队尝试过多种体量、节奏的版本,花了一到两年才确定采用13集、每集30分钟的制作模式,在原著内容的取舍上耗费了大量心力。
  作者“爱潜水的乌贼”表示,支撑大家坚持下来的,是团队成员“都希望把作品做好”的共识,以及腾讯视频合作伙伴的宝贵意见,多方协作才最终攻克难关。
  从项目整体来看,制片人颜蒙雅提到,导演团队在创作中不仅用了常规剧集的思路,还融入了电影化表现手法,让动画整体质感有所提升,“这一做法我们希望能在第二季、特别篇等后续创作中延续下去”。目前,第二季已在制作中,接下来可能会用更大的制作投入,打造更具沉浸感的诡秘世界。
 
 全球绽放:《诡秘之主》的世界观融合
 
 作为一部有着纯正中国血统的动画作品,《诡秘之主》播出后,在海外市场大获成功。IMDb开分高达9.3分,刷新了国产动画的海外纪录;在YouTube上,动画博主们对其世界观、人物介绍以及二创内容的讨论如火如荼。
  对此,熊可表示,虽说海内外观众存在语言与文化隔阂,可在情绪与情感层面却有共通之处。所以团队将重心放在角色塑造上,努力让观众对角色产生认同感,继而跟随角色视角探索新世界,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国内外观众的接受度并无二致。
  作者“爱潜水的乌贼”也认为,《诡秘之主》作为中国动漫文化的代表与国际主流文化作品同场竞技,情感共鸣是关键所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观众,对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共同对抗危险时的情谊、离别时的伤感等情感需求是一致的,这不仅是打动人心的核心要素,也是作品连接海外受众的重要基石。另外,《诡秘之主》偏西方风格的背景设定,也降低了海外观众的接受门槛。
  对于《诡秘之主》的动画改编,熊可表示,原著小说极为出彩,以中国人的视角构建出虚幻世界,既有着中国叙事的内核,又具备易于西方及全球观众接纳的世界观设定。从最终的呈现效果来看,不论是名字、环境,还是人物的思考方式、行为活动等,中国式元素与虚幻世界相互碰撞,亮点频出。
  让熊可尤为激动的是,《诡秘之主》上线后,国外观众开始用“动画”的拼音词“donghua”指代中国动画片,这意味着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拥有了专属标识。他强调,中国动画出海,需拿出十足诚意讲故事,充分展现自身能力,把服务观众和内容的工作做细做好。
  不过,《诡秘之主》动画在海外同步播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腾讯在线视频动画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崔超透露,《诡秘之主》虽是备受国内读者喜爱的优秀小说,但要实现与海外同步发行,就得提前让海外伙伴看到成片,这与国内的制作流程大不相同。
  为此,项目早在立项两年多前就做好规划,推动制作环节前移。再者,作品内容相对复杂,作为中文小说,海外受众基础对比国内来看,略显薄弱,海外动画行业伙伴大多也不熟悉。起初推介时,团队用虚幻故事、超能力者升级等概念介绍,海外伙伴很难理解,或是觉得类似作品众多。后来团队反思总结,将故事抽象类比为海外平台和用户更容易理解的内容,比如把第一部小丑篇比作维多利亚时代的“X战警”等,这才让海外伙伴领会到作品的独特之处。
  谈及中国动画走向世界在故事创作上的要点,《诡秘之主》总编剧刘兴认为,一方面需要更多中国动画出海积累经验,增加曝光;另一方面,动画作为想象力艺术,表现要有新意;同时,要注重挖掘人物刻画中的人性共鸣点与共通性。并且,国内动画行业在发展中,对内需良性竞争,对外则要同心协力、分享经验,树立中国动画标志性影视特征,目前这一特征尚未完全形成,但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最后,完善中国动画产业逻辑,产业强大才能推动动画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十年规划:《诡秘之主》的IP长跑蓝图
 
 作为现象级作品,《诡秘之主》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内容层面,更是在产业链上下游引发连锁反应,成为撬动文化产业价值的重要支点。
  随着在海外的爆火,《诡秘之主》开播仅四天,便带动国内相关概念股集体上涨,其中,阅文集团、广博股份等企业股价均呈现显著增长,业务范围辐射IP授权、周边衍生品开发、衍生游戏开发等不同领域,形成了以IP为核心的商业矩阵,不仅带动了《诡秘之主》IP热度的持续攀升,也极大地展现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在IP合作与推广方面,据制片人颜蒙雅透露,基于对《诡秘之主》调性的整体把控,平台也极为注重合作对象与IP本身的契合度,先后与中国动漫博物馆、环球影城开展的联动观影活动场场爆满,更印证了IP在跨场景运营中的强大穿透力。
  “未来,《诡秘之主》将采用统一的动漫形象,这是对IP负责的体现。”崔超强调,仅靠单一形式难以长期维系与用户的情感联系,“需要更多高质量衍生品在番剧空窗期与用户互动,还要把这些推广到海外”,让全球粉丝始终能触摸到这个奇幻世界。
  他还提到,“短期股价波动带来的惊喜固然可喜,但我们更看重长期价值”。意在让这部作品真正成为中国内容、中国动画出海的典型。
  《诡秘之主》的案例清晰证明,优质IP能串联起衍生品、游戏、内容分发等多元业态,形成内容破圈、商业变现到资本认可的正向循环。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工业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推动国漫IP向更高价值维度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的腾讯视频动漫大赏上,平台还宣布了《诡秘之主》未来十年的开发规划,进一步为这部作品注入了穿越周期的生命力。遵循以长周期制作保障品质、以跨媒体开发拓展边界的战略,平台将为《诡秘之主》构建起覆盖七季动画、三部特别篇、一部剧场版的内容体系,同时推进衍生品、线下体验等多元形态的开发。
  这种以时间为轴的生态布局,不仅能在番剧空窗期保持IP与观众的情感联结,更通过上述正向循环,为中国文化产业工业化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展现出优质IP在产业升级中的强大驱动力。而借着《诡秘之主》的势头,腾讯视频正计划推动更多作品出海,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当“动画”的拼音成为中国动漫的国际标识,中国文化也随之开辟出一条新的“走出去”路径:不再是单点作品的偶然爆红,而是通过体系化的IP孵化,让东方叙事与全球情感形成深度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