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产品AI渗透率约90%背后:创始人吴欣鸿的两个关键抉择
2025年上半年,美图公司业绩延续了强劲增长态势。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图公司总收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为13.5亿元,同比大增45.2%,推动整体毛利提升27.3%。经调整归母净利润更是在高基数下实现了71.3%的同比增长,达到4.67亿元。
多年来,聚焦影像赛道,美图已经从互联网应用公司转变为AI应用公司,这种从技术到产品的自然演进是其持续创新的核心逻辑。在AI浪潮中,很多公司喊概念,但至少目前为止,像美图这样真正让AI成为产品底座并能够形成用户付费闭环的案例依旧是少数。
“目前美图产品的AI渗透率已达约90%。”美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欣鸿将这样的成绩,归结于公司在几年前做出的两个关键抉择:聚焦影像与设计的主业,以及坚定拥抱付费订阅模式。
AI已成为影像领域基础设施,带来全新交互体验
吴欣鸿坦言,过去美图在多元化投入中分散了资源,如今通过主动调整美业解决方案中的供应链业务,回归影像与设计产品的核心赛道,加上订阅模式带来的持续变现能力,使得公司财务表现和产品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AI被视为美图当前增长最直接的动力。
吴欣鸿透露,目前美图产品的AI渗透率已达约90%,从美颜相机“AI换装”到美图秀秀“AI闪光灯”等功能,在全球范围引发热潮,带动美图的付费订阅渗透率提升至5.5%。吴欣鸿将AI交互的变革比拟为从按钮到触屏的转折,认为影像领域的交互升级已到来,“我们认为AI不单是提升产品力和变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基于对AI的全新理解,今年7月,美图推出了RoboNeo,一款定位于影像领域的智能体产品。RoboNeo能根据用户的文字指令生成LoGo、海报、视频乃至室内设计草图,并具备“媲美设计师”的审美能力。上线后,RoboNeo迅速积累百万级MAU,登顶中国、越南、西班牙多地应用市场分类榜。
谈及AI产品的成长逻辑,吴欣鸿多次提到“垂直场景”的深耕。他以“开拍”为例,这款主打口播视频制作的工具,在半年内迅速跑通市场,背后正是聚焦一个高频但复杂的垂直场景,通过自动化的工作流大幅降低门槛。
吴欣鸿认为,美图的方法论是先找到一个未被充分服务的场景,快速推出小而精准的产品,接受市场验证,再逐步做深。“目标宁可小一点,但要匹配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小场景中快速起势,持续迭代。”
在场景选择上,近年来美图尤为看重电商行业的细分场景。
对此,吴欣鸿分析,电商数字化程度高,带来大量AI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机会,从美图设计室的电商物料设计,到开拍的口播视频制作,均属于电商行业的垂直场景。“很多人觉得电商行业卷,但正因为如此,卖家更有动力使用AI工具降本增效。我们不是卖家,而是服务卖家,所以行业越卷,对我们反而是机会。”
他同时表示,电商只是商业的一部分,美图未来会将探索范围拓展至更广义的商业场景。
对于外界如何定位美图,吴欣鸿给出的答案是“聚焦影像与设计的AI应用公司”。从最早的移动互联网影像公司,到如今约90%产品已由AI驱动,美图的转型路径已然清晰。
吴欣鸿将美图的AI应用分为“原生”和“非原生”两条路线:前者如RoboNeo,诞生即基于AI架构;后者如美图秀秀,在传统产品中不断提升AI比重。两者互为补充,一方面让AI在新形态中突破边界,另一方面利用既有产品打磨生成效果。在他看来,AI已经成为影像与设计的基础设施,“也许未来它将取代所有旧技术。”
打造世界一流产品不只做好本土化,还要突破认知局限
在“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动下,美图正加速将AI应用落地全球市场。截至6月30日,美图全球月活跃用户数(MAU)达到2.8亿,同比增长8.5%。其中,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月活跃用户数为9800万,同比增长15.3%。
在吴欣鸿看来,这一增长的背后,既有AI技术迭代的驱动,也与美图采取的本地化战略密不可分。以Wink、Vmake等产品为例,美图针对不同地区用户偏好进行功能优化,并积极与当地KOL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有效促进付费转化。
谈及美图在海外市场的打法,吴欣鸿分享道,亚洲和欧美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必须采取不同打法。“一开始不是单纯做好本土化,而是要选择目标市场,定位垂直场景,通过做市场竞争地图、用户调研,提炼全球用户的共性,找到最大公约数,并与公司能力匹配去执行。”
具体而言,吴欣鸿认为,东南亚市场用户需求与中国相对接近,偏向生活娱乐和社交媒体类产品,相对容易切入;而欧美市场则更偏重生产力类应用,这也与各国商业发展阶段相关,“当商业进入成熟阶段后,用户会衍生出更多细分需求,因此我们在产品迭代上,会优先针对不同市场做不同功能。例如,欧美市场优先生产力相关迭代,东南亚则偏社交媒体娱乐。”
美图的全球化布局与其他中国公司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吴欣鸿表示,美图所在的影像与设计赛道高度依赖美学,而这正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拥有超过百名设计师,每天研究设计趋势、开发新的效果,这是很多公司不具备的差异化能力。
在吴欣鸿看来,未来规模化的工程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很多时候,Agent的竞争实际上是工程能力的竞争。拥有相同模型能力的公司,谁能在美学洞察或特定能力上更深刻,谁就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不过,他也坦言,美图在全球化过程中仍面临挑战。“打造世界一流产品,最需要突破的是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尽管公司全球化业务已经开展十几年,但对许多国家的文化需求仍缺乏深刻理解,尤其是欧美市场,这也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文/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