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深交所受理未盈利企业上市申请 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再启新程
每经评论员 李蕾
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普微电)首发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这一事件意义非凡,标志着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在此前举办的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宣布的“1+6”系列政策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重启未盈利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工作无疑是最亮眼的政策之一,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这一举措是监管层在市场逐渐企稳、活跃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顺势而为,更是资本市场主动扛起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战略大旗的重要体现。
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早期,为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对上市公司有着连续三年盈利的刚性要求。直到2019年科创板设立,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上市,这不仅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出了关键一步,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次深交所受理大普微电首发申请,是对过往经验的延续与拓展,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从政策导向角度来看,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开闸,展现出监管层对科技企业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存在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此次创业板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是资本市场通过制度优化,为科技创新企业搭建“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市场回报”良性循环通道的有力举措,更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深交所受理大普微电首发申请,也体现出监管导向在保持包容性的同时坚守审慎原则。一方面,监管明确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纳入未盈利企业上市支持范畴,精准聚焦“硬科技”,拓宽了优质企业的遴选范围,能够引导资本精准流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有效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监管并非“一放了之”,而是构建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强化监管体系。要求企业充分披露未盈利原因、影响及未来盈利预期等关键信息,让投资者在充分知晓风险的前提下理性决策。同时,严格审核企业财务真实性,坚决杜绝“伪科技”概念浑水摸鱼,维护市场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为未盈利企业上市后设置特别标识“U”,时刻提醒投资者关注其特殊风险,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贯穿始终。
对市场生态而言,大普微电的案例是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服务力度的必然要求。它将吸引更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汇聚,进一步丰富上市公司“基因库”,提升市场的科技含量与创新活力。这一举措还将激励和倒逼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提升专业服务水准,以适应对复杂未盈利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把控等新要求。同时,这将促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提升风险意识与投研能力,推动资本市场在多元主体的协同进化中迈向更成熟、更具活力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