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2月1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7]

“天神之眼”来了!比亚迪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全民智驾时代,10万元也能开上智能汽车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朱成祥 王晶 李星 每经编辑 魏官红
  2月10日晚,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比亚迪将全系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据悉,“天神之眼”分为3个版本。其中,“天神之眼”A为三激光版,主要应用于仰望车型;“天神之眼”B为激光版,主要应用于腾势、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C为三目版,主要应用于比亚迪品牌。
  比亚迪全系车型都将搭载“天神之眼”,包括10万元以下、10万~20万元以及20万元以上车型。
  如何定义这场发布会的“威力”?2月6日,这场发布会海报一出,比亚迪(SZ002594,股价330.13元,市值9604亿元)A股就迎来了罕见的涨停板,港股单日涨幅也达11.51%。次日,比亚迪A股再涨5.09%。仅仅两个交易日,比亚迪A股股票市值就累计涨超1000亿元。而比亚迪A股上一次涨停,还是发生在2021年的8月,至今已有三年半的时间。2月10日,比亚迪A股股价继续收涨,涨幅为0.99%。
  跟随比亚迪“大涨”的还有它的供应商们,智驾产业链迎来了“狂欢时刻”。
  来自产业链的消息显示,比亚迪2025年的目标是,产销总量中60%以上的车型都将搭载高速NOA及以上的智驾技术,按500万辆的产销目标推算,意味着比亚迪将在今年带来超300万台搭载智驾能力的新能源车。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负责人郑利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这个数据对于供应链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因为“现在市面上很难找出第二家能够释放出这么大量(搭载高速NOA的新能源车)的车厂了”。
  有人将比亚迪比作“鲇鱼”,认为比亚迪“ALL IN”智能化后,可以促使其他车厂在智驾上有所动作,从而加速“智驾平权”时代的到来。不过,2025年会是“智驾平权”的元年吗?比亚迪“全民智驾”能否如期掀起大浪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亚迪的供应商、业内专家进行了深入采访,试图还原比亚迪智驾业务的现状、预期,以及可能对智驾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比亚迪发力智能化,供应链“狂欢”
 
 2024年以来,外界明显感受到了比亚迪在智驾领域“狂奔”。2024年1月,比亚迪发布整车智能战略;2023年7月,腾势N7发布,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上市,2024年12月,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2022年,比亚迪智驾团队只有100多人,截至今年1月24日,比亚迪智驾团队人数已超5000人,短短两年多时间,团队规模膨胀了近50倍。
  不仅如此,王传福在去年11月更是宣布,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对于2月10日晚比亚迪万众瞩目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外界关注的焦点是:智驾一旦人人可享,“智驾平权”时代将扑面而来。这,或许也是比亚迪A股股票罕见涨停的核心逻辑。
  受比亚迪智能化战略消息影响,比亚迪概念股近日持续活跃。2月6日,豪恩汽电(SZ301488,股价67.51元,市值62.11亿元)、联创电子(SZ002036,股价12.29元,市值130.2亿元)等多家比亚迪概念股集体涨停。进入2月7日,联创电子、中原内配(SZ002448,股价8.06元,市值46.54亿元)持续涨停,收获两连板。2月10日,联创电子又一次涨停。
  记者注意到,这些大幅上涨的股票中,有些是比亚迪的供应商,但并非纯正的智驾车型供应商。
  那么,比亚迪智驾供应商到底有谁?这些供应商近期订单的变化情况如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梳理与采访求证。
  据了解,一个智能汽车单元,通常包括感知系统(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决策控制系统(如智驾芯片、域控、智能座舱)、执行系统(线控底盘)以及通信系统。
  速腾聚创(RoboSense)相关人士向记者确认,公司是比亚迪汽车的激光雷达供应商,在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品牌、仰望品牌等多款车型上均有搭载,包括比亚迪汉、海豹、腾势D9、仰望U8等明星车型。
  公开信息显示,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比亚迪“2025款海豹”“2025款汉”均有配备RoboSense的激光雷达。至于近期比亚迪订单的变化情况,速腾聚创方面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速腾聚创智能制造体系有充足的产能满足市场订单需求。
  车载摄像头方面,联创电子一直是比亚迪车载光学的重要供应商。2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联创电子,相关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客户情况不方便讨论。”谈及智能驾驶产业规模增长是否能给公司今年的业绩带来改善时,上述联创电子工作人员回应称:“现在对今年整体的(业绩)情况还不太好预测,但我们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欧菲光(SZ002456,股价14.35元,市值475.2亿元)也未正面提及与比亚迪的合作,仅向记者称:“智能驾驶方面,欧菲光全面布局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产品线……欧菲光车载摄像头业务在有序生产,并按客户订单预期及时备货供货中。”
  对于决策控制系统,智驾芯片方面,记者从可靠渠道求证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亚迪采用,已量产出货,其他的细节则不方便透露,“后续(与比亚迪)还会有更多的车型合作”。
  黑芝麻智能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比亚迪对智驾的大力投入肯定对智驾的进一步普及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行业算力芯片的需求也会增加。”
  地平线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确认,地平线征程系列车载智能计算方案为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提供计算底座支持。自2021年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地平线就成为比亚迪核心智驾供应商。“截至目前,已经有上百万台比亚迪产品搭载征程系列计算方案。从2025年开始,征程6系列将搭载于比亚迪旗下多个爆款车型上。”
  连接器方面,2月7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电连技术(SZ300679,股价67元,市值283.9亿元),一位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头部主机厂推进自驾后,无论对公司还是对整体行业空间来看,都会有一定的提升。订单方面,像B客户(指比亚迪)本身是采用招投标的形式来确定订单的,因此订单相对于去年同期来看是有一定的增长,但具体要根据客户整体车型的销量走。”
  此外,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立讯作为(比亚迪)配套供应商,也有供应部分品类的线束与连接器。”
 
 业内:对智驾供应链而言是一个不小利好
 
 需要注意的是,2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以投资者身份拨通了多家比亚迪供应链上市公司的公开电话。一些公司称,他们的确与比亚迪有合作,相关配件供货比亚迪的智驾车型。但他们均提及,目前,比亚迪的智驾配件订单情况难以预测,具体增长情况尚不清楚。有公司直言:“他们是要货了才来下单。”
  当记者随后再以媒体记者身份致电这些公司询问情况时,他们又不愿多言,称不接受采访或仅表示以公开信息为准。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一直采取的方式是:“合作+自研”并举。2月7日下午,郑利瑶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这两天涨停的智驾概念股,大部分其实与比亚迪智驾的关系并不大。“比亚迪(智驾的)整体供应链,坦白说自给自足率还是很高的。”他提到,域控制器、摄像头模组、毫米波雷达等智驾核心部件,比亚迪自己都有在做;芯片基本是地平线、英伟达等大厂直供。
  不过,郑利瑶确定的一点是,在比亚迪等的平价车型搅局下,2025年,高速NOA在10万元~20万元价位汽车中的普及会有快速提升,这对智驾供应链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利好。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去年10万元~20万元车型(交付量占整体市场的约50%),高速NOA的搭载率1.31%,而整体市场是8.62%,比亚迪的高速NOA搭载率也仅为1.32%。“从这个角度看,至少有7倍的空间,我觉得还是有机会。”他认为,如果今年比亚迪能跑到去年的行业整体水平,可直接拉出7倍的量。对供应链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因为现在市面上很难找出第二家能释放这么大量的车厂。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年,比亚迪(含腾势)国内市场交付新车的L2及以上(含NOA)搭载率是40.86%,整体市场是49.16%。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可能接近65%。
  郑利瑶同时提到一个观点,尽管高速NOA的增量及渗透率提升是明确的,但比亚迪的智驾车型是否标配激光雷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现在上一套高速NOA的成本,跟几年前上一套L2几乎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多1个摄像头、2至4个毫米波雷达。这个成本增量,对于普及高速NOA不构成压力。但要是上多一个激光雷达就不一样了,成本(影响)还是蛮大的。”
  他提到,尽管2024年车载激光雷达价格快速下探,但预计之后价格降幅会放缓。现在国内两大激光雷达巨头速腾和禾赛已经找到第二增长赛道——具身智能、机器人,预计车载激光雷达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大幅度降价。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激光雷达在20万元以下车型的普及速度。
  郑利瑶说:“我猜测20万元还是个坎。10元~20万元是比亚迪的主力车型价位,因此,(比亚迪智驾搭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样的低成本版高速NOA的可能性比较大。上激光雷达的比重可能不会太大。因为到了城区(道路),肯定得上激光雷达的。主要是城区NOA才会用到激光雷达。”
  另一方面,作为激光雷达头部厂商,速腾聚创方面坚定认为,激光雷达是守护智驾安全的关键。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25年国内高阶智驾的普及,将加速激光雷达在汽车市场不同价格区间车型的渗透。”
 
 “智驾平权”的关键:硬件成本每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8月,比亚迪智驾总负责人杨冬生曾接受采访公开表示,“高阶智驾不只是用在20万元以上的车,将来,10万元以下的车型都应该有。”
  浙商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称,2025年L2级别自动驾驶即将迎来普及,特别是比亚迪代表的平价整车厂入局有望继续推升行业渗透率,“智驾平权”时代有望到来。
  谈及“天神之眼”与L2级自动驾驶的区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应属于L4级高度自动驾驶……不过,该级别自动驾驶仅适用于部分场景,在某些特殊环境或路况下可能无法执行。高阶智驾系统需要处理更多复杂的交通环境信息,实现跨域多执行器智控,对芯片算力要求在100TOPS以上,必然会大规模使用算力芯片。至于是否更多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取决于其采用的技术路线。如果是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对高精度地图及雷达信息的依赖度会降低,更多依靠摄像头的图像信息处理。”
  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咨询总监许广灿则认为,高阶智驾系统相较于传统L2级辅助驾驶,在算力、传感器配置和智能化程度方面都有显著提升。高阶智驾系统具备更复杂的功能,如无图城市领航(CNOA)、窄道通行、全场景智能泊车等;而L2级主要提供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基础辅助功能。高阶智驾系统通常会采用多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以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感知。
  许广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的问世,将有力推动高阶智驾技术的普及和“智驾平权”的实现。通过技术下放,比亚迪计划把高阶智驾功能推广到更多中低端车型上,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和算力需求,让更多用户能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便利与安全。同时,比亚迪的这一举措还会加剧行业竞争,带动产业链发展,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
  朱绍鹏同样提到,比亚迪“天神之眼”对高阶智驾的普及有推动作用。“2025年,比亚迪计划在全系车上搭载智驾方案,像海鸥、海豚等低价车型也会覆盖,这有助于‘智驾平权’的实现。”
  供应链方面,地平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征程6将搭载于比亚迪旗下多个热门畅销车型,全面降低高阶智驾功能的入门门槛,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便利,推动“智驾平权”。
  黑芝麻智能工作人员认为:“国内智驾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进一步放量对于成本和方案的成熟有帮助,对高阶智驾的加速发展和普及肯定也有帮助。”
  开源证券曾在2024年12月底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智驾加速渗透的关键在于降本。
  记者获悉,从L2到L4,近几年整车的硬件成本其实每年都在持续下探。去年12月,专注L4级别自动驾驶的龙头公司小马智行的一名高管曾向记者透露,小马智行的robotaxi车型更新至第6代,预计第7代robotaxi整车的套件成本要比第6代降低约30% ~40%。
  郑利瑶也向记者表示,现在的智驾整车,每年的硬件成本都要同比降20%~30%。这是因为上游部件价格战激烈,价格都压得很低。
  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目前在中国市场,硬件成本相对较低的高速NOA,标配车型的价位已经进入10万元区间,城区NOA标配车型价格则刚刚进入20万元区间。目前城市NOA系统单车成本仍高于8000元,制约20万元以下主力市场渗透。但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和模型压缩、蒸馏等技术,大幅降低了单位算力需求。运用DeepSeek及其优化技术有望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压至3000元级,触发10万元~15万元车型标配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