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有序扩大 优质普高招生规模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廖丹
8月3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优质均衡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等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2022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9.7%,比2012年提高了25.2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比2012年提高6.6个百分点。
田祖荫表示,将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据悉,《优质均衡意见》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并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供给总量进一步扩大,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田祖荫介绍,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着城乡、区域、校际、群体的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
第一是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第二是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
第三是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第四是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加快缩小群体教育差距。
积极发展综合高中
据悉,《扩优提质行动》明确,到2027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具体措施有八项,包括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等。
学前教育普惠保障方面,主要解决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方面,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
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方面,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焦虑的问题。田祖荫介绍,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