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7月2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7]

华恒生物董事长郭恒华:18年深耕合成生物赛道,我做了“最难却最有价值”的选择

记者 许立波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初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这一领域的发展有望在医学、制药、化工农业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硬科技公司,华恒生物(SH688639)于2021年4月22日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新篇章。借助资本市场的便利融资渠道,公司也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7月19日,正值科创板开市四周年前夕,华恒生物董事长兼总裁郭恒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作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四年来,科创板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强磁场效应持续放大,硬科技成色更加突出。
  谈及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影响,郭恒华表示:“登陆科创板之后,华恒生物聚焦主营业务产品,提高产品产能以及核心竞争力,扩充产品矩阵,推进重点募投项目、加速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发力,集中资源发挥公司优势,加快推进实施公司重点项目,确保公司更好更快发展。”
 
 “丙氨酸+缬氨酸”双轮驱动,铸就合成生物赛道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华恒生物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创立华恒生物前,郭恒华在大化工领域深耕了超过20年,并且已经在国企中升任高管多年。谈及自己的创业原因,郭恒华告诉记者:“在国企高管层的4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挑战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很快达到了职业成长的天花板,就决定搏一搏,辞职去创业。”
  起初,郭恒华对创业的方向也尚不明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从当年的客户处了解到,氨基酸中的小品类丙氨酸有市场需求,既不用做和老东家一样的产品,又能充分利用客户资源,郭恒华就此选定丙氨酸作为创业方向。“当时国内丙氨酸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多采用高污染传统化学合成工艺,我选择了当时技术条件下更环保、成本更低的酶法工艺,以成本领先战略来竞争。”
  回忆创业时的艰难岁月,郭恒华不无感慨:“这个时期的华恒还在想着如何活下去,实在把自己逼到了绝境,只能不断创新技术、优化工艺路线,将自己的丙氨酸产品做到了全行业品质最佳。”
  站稳脚跟后,为了进一步探索丙氨酸生产的新技术,郭恒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与国际顶尖的技术团队合作。2010年,华恒生物和中科院天工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循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从国外大胆引进了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技术,并借助国内的科研实力,成功实现产业化。
  郭恒华表示:“我们公司2006年就确认了‘发展生物技术,服务生命健康’的公司使命。在那时,酶法是我国的丙氨酸产品生产传统工艺,具有酶活力高、提取工艺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原材料天冬氨酸成本高、生产过程中环保问题突出等缺点。我选择生物赛道,坚持做高端、环保、最好的产品,这是‘最难却最有价值’的事情,我坚信生物技术能够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回顾公司发展历程当中的重要时点,郭恒华告诉记者,2011年,公司在河北设立全资子公司秦皇岛华恒,开始做发酵法生产丙氨酸系列产品,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 L-丙氨酸产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有效拓展了下游应用领域,这是华恒生物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发酵法丙氨酸的成功为公司带来如巴斯夫、诺立昂等世界500强客户,也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锻炼了一批研发、生产、销售等骨干人员,丰富了华恒生物产业化经验,也为接下来华恒推出全新的生物基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历经18年的深耕与创造,华恒生物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通过生物制造方式规模化生产小品种氨基酸产品的企业之一,主业氨基酸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在丙氨酸系列产品和缬氨酸系列产品方面位居全球市场领先地位。根据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丙氨酸系列产品全球需求量约5万吨,华恒生物丙氨酸系列产品销量约2.4万吨,市场占有率接近50%。
 
 依托核心技术壁垒,业绩逐年稳步增长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以石油等不可再生化石资源为原料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严峻挑战,亟需通过生产原料、加工过程或产品创制的绿色变革,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能够将糖类等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转化为多种大宗化学品,实现大宗化学品的绿色清洁生产,从而解决石化制造过程中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不过,合成生物行业也有着非常高的技术门槛,其要求企业具备多管线菌种研发能力,实现工业菌种创制。对此,郭恒华也补充道,菌种构建、改造、筛选和迭代的能力是合成生物学的技术门槛。生物制造一般包含菌种构建、发酵和分离提取纯化,高效的工业化大生产工程能力成为生物制造产业化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微生物作为生物体对不同的环境反应是不一样的,所以生物制造一般会经历更为严格的小试、中试、放大过程,去探索不同条件下最优的生产条件、工艺参数、设备选型等,这些对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极为重要。”
  郭恒华告诉记者,华恒生物致力于成为全球合成生物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坚持通过“两个替代”的发展路径,即“以可再生生物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资源”和“以绿色清洁的生物制造工艺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石化工艺”,在未来绿色产业布局方面大力做“加法”,加速摆脱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燃料和原料的传统能源和工业体系,快速培育形成低碳、“零”碳排放的工业生物技术体系和产业布局,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绿色制造的产业典范。
  谈及公司的战略重心与发展方向,郭恒华表示,华恒生物的发展正是长期坚持以技术创新、卓越管理为根本的成长之路。202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0.79亿元,同比增长48.8%。华恒生物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海内外高端研发人才,完善公司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建设。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
  创新产品拓展方面,华恒生物在丙氨酸、泛酸钙系列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L-缬氨酸、L-苹果酸、丁二酸、1,3丙二醇、肌醇等全新品种,凭借技术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管线,拓宽下游应用领域,实现公司内生增长。对此,郭恒华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倒逼自己的力度还比较大,我提醒自己一是不能做错,二是不能错过。目前投资都是大投资,一投就是几个亿,需要更科学地决策,这个行业刚开始,滚滚洪流向前发展,一旦踩空不就错过了吗?后续发展很重要的就是把握这个节奏感。同时,我们投资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品、运用的每一项技术,都十分注重比传统更高效,比同行更环保,比现有产品成本更低,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价值。”
  得益于技术与研发所构建起的护城河,华恒生物在原料成本、制造成本、产品质量上均具备显著优势,成为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巩固合成生物领域市场地位的先决条件。反映在业绩层面,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48.69%,扣非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108.95%;2023第一季度实现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48.02%,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长45.97%。依托优势产品的扩产以及新型产品的投放,预计华恒生物的盈利规模与营收规模还将逐年稳步扩大。
  展望未来,郭恒华表示,公司将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根据下游需求配备合适产能,增强持续盈利能力,推动业务的横向扩展,在公司既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成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先进的制造能力为根本”的现代生物制造企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