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基金经理都去路演了 谁来管产品?
每经评论员 李蕾
最近关于如何平衡好基金经理路演与投研工作的讨论又多了起来。究其原因,可能是疫情期间线上路演得到了大规模普及,在提高路演效率和便捷度的同时也使得相关路演数量大幅增加,一名年轻基金经理半年的渠道客户路演数量可以超过百场,全年更是可超过300场。而这反过来加剧了基金经理的“顾此失彼”。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大量、频繁的路演背后,其实是公募基金对于规模的高度渴求。虽然都说规模是基金经理的敌人,但在整个行业“规模为王”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盈利模式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路演让市场看见自己,得到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以及销售机构认可,可能已经成为某些年轻基金经理的第一要务。
其次,这种高强度的路演是否都是有效的?这个问题很难去直接回答,笔者想引用一个最近听到的段子:“现在基金路演已等同于营销,框架高度相似:国家宏观、政策支持、行业前景要么高度景气要么未来可期,摆上一堆数据佐证,然后推票或推旗下产品,拉个历史收益率,加上几个商业互吹奖结束。”
对于很多基金经理来说,同一个时期的路演往往是同一个PPT讲了又讲,有时候台下听的人都有可能前两天刚见过,又要把相同的观点再阐述一遍。尤其是没什么名气的基金经理,几乎就是进退两难:反复讲吧,确实有点低效内卷;但是不讲,又失去了在客户面前发声的机会,就算是“刷个脸”也必须讲下去。
第三,基金经理都去路演了,谁来管产品?不是说基金经理不能、不该去路演,而是当路演占据了一位基金经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那么其本职的投研工作会不会受到影响?应该如何在这些工作中实现平衡?
在这里,我们要厘清一个大前提:作为普惠金融的公募基金,其使命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老百姓和机构投资者保值增值,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基金经理作为基金的“掌舵人”,更应该在其位谋其职,第一要务肯定是做好投研工作、创造长期价值,不应本末倒置。
在不影响基金经理正常的工作节奏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路演曝光,让市场和投资者更了解自己也是必需的。尤其是在市场行情快速变化,或者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框架出现调整时,有必要通过路演等形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说明,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者陪伴。近期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有的公司也推出了基金经理的数字人分身,试图借助创新技术来为基金经理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这也是一些值得关注的尝试。
总而言之,让基金经理路演和受访这件事不可“竭泽而渔”。毕竟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最后看的还是基金能否为自己赚到钱,基金经理也只能通过长期优秀的业绩而非营销手段,才能实现规模的良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