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万个项目,总投资超6万亿
生态环境部公布前4月审批环评项目情况,非化石能源发电发展迅猛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并正式发布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22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在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介绍,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态势,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实现“十连降”,长江干流持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与此同时,监测也发现,当前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个别时段PM2.5问题依旧突出,水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局部地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等。
蒋火华表示,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还远没到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必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环境质量改善的势头巩固住。
筑牢源头预防第一道防线
在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对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该案的宣判为广大环评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刘友宾表示,环评是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对环评违法行为加强高压严惩态势。
一是加强环评从业异常情况预警,指导各地实施靶向监管,对情节严重、涉嫌环评造假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落实好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
三是加快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和配套文件,完善管理体系,切实筑牢源头预防第一道防线。
刘友宾强调,环评单位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环评工程师要珍惜职业荣誉,严守职业操守,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外,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基础上持续强化环评保障,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已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环评14个,涉及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4月全国共审批3.3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6万亿元。展现出非化石能源发电行业发展迅猛,环境治理行业持续保持高位发展态势,基础设施、新兴行业等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显著的新特点。
提升沙尘天气监测预报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轮的沙尘天气,造成了大范围的空气污染。
沙尘的来源主要是哪里,对于空气质量和优良天数的影响有多大?对此,蒋火华表示,今年沙尘天气确实对我国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大家也很关注。为此,气象部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沙尘天气监测预报体系,生态环境部则侧重于开展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分析,目前已初步形成对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的天地一体化监测预报能力。
比如地面监测方面,在全国1734个国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实时监测颗粒物(PM2.5和PM10)的基础上,西北近沙尘源区的内蒙古等六省区现有的1225个区县和乡镇监测站点均已按要求与国家联网,初步实现了对西北近沙尘源区的县级城市全覆盖,这可以说是对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的“地面哨兵”。
在卫星遥感监测方面,我国已建立了沙尘天气卫星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具备了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相结合的全天时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能力。这可以说是“追踪”沙尘天气的“天眼”。
每年冬、春季沙尘天气高发季节,生态环境部都与气象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对沙尘天气起源、传输路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等开展动态跟踪和分析研判。今年1~4月,我国共发生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6次集中在4月份,沙尘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总体偏重。1~4月,全国共计27个省(区、市)267个城市累计出现了4892天的沙尘天,为近5年同期最多,由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7.1%。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深入做好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监测评估,完善沙尘监测网络,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和精准预报能力,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