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5月05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每经热评|欧比特并购四处碰壁 资源整合需下苦功夫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4月中旬,欧比特(SZ300053,股价11.68元,市值81.39亿元)公布2022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8.87%,净利润由盈转亏,且亏损额高达5.7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总计5.9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是欧比特亏损的主要原因,而其并购的公司又贡献了减值损失的绝大部分。
  2015、2016和2018年,欧比特频繁展开并购,这些并购均有较大程度的溢价,由此形成了巨额商誉。在卖方的“保驾护航”下,公司并购的四家子公司均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但这样的表现谈不上有多好,因为在3年总计12项业绩数据中,有11项实际利润数相比承诺数的差距在5%以内,可以说是擦线完成。除了绘宇智能,其他三家公司还存在承诺期满业绩即“变脸”的情况。到了2022年,这四家收购来的子公司全面亏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是上市公司开展溢价并购最真实的写照。收购的资产若经营良好,固然可以增厚上市公司业绩,但是如果其经营不达预期甚至亏损,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子公司的业绩要并表,收购时候的商誉还要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对公司业绩形成重压。到2022年底,欧比特为这4家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总额已达6.06亿元,接近其收购总价的一半,但这4家子公司累计贡献的利润尚不到2亿元。
  正是由于亏损的加速效应,上市公司开展并购要慎之又慎,其关键并不只在于收购本身,而在于收购后的整合。但这样的整合本身就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上市公司选择的标的必然落在有较强成长空间的对象上,这是股东们的必然要求,大幅溢价几乎成为标配,高溢价给予了出售方巨大的利润空间,高价套现离场为人之常情,在业绩承诺期之后,出售方作为并购标的核心人员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并不相容,他们拼尽全力完成高额业绩承诺之后往往就是减持,并购标的业绩或被透支,或因为核心人员离职导致竞争力严重受损。
  为解决这一矛盾,一些公司选择将被并购对象的核心人员纳入公司高管体系,类似的成功案例也不少,欧比特也采用了这一办法。在收购铂亚信息的过程中,其就聘任铂亚信息董事长李小明为董事,铂亚信息总经理顾亚红为副总经理,但在2019年铂亚信息利润转负之后,两人相继离职;收购绘宇智能后,欧比特聘其总经理谭军辉为副总经理,之后又聘为董事,聘绘宇智能副总经理王大成为监事,但两人也在2020和2022年去职,中间的2021年也正是绘宇智能的业绩转折年。这几位的任职时间均超过3年,并不算短,但作为新进入者,其在上市公司层面的决策权力大小,与上市公司的文化是否兼容,未来的发展空间几何,当有利益冲突时是否有合理的调节机制,都可能左右他们的去留。
  并购一家公司不仅仅是砸钱,也不仅仅是有整合的愿望和动作就可以。在四个并购项目四处碰壁之后,欧比特当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本运作,避免再次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