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4月14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每经热评丨锂价跌跌不休 应两方面建立长效稳定机制

每经评论员 胥帅
  4月12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至19.8万元/吨,较2022年11月56.75万元/吨的高点跌去了65%以上。
  从30万元/吨涨到60万元/吨,又从60万元/吨跌至20万元/吨。2022年到2023年,很少有一种商品像锂市场这样暴涨暴跌,但只要是暴涨暴跌的商品,都是最不利于企业经营的。
  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对预期目标的筹谋,价格则是行为之锚。有了价格,才能安排库存采购节奏、备货节奏。有了价格,才能核算盈亏平衡,选择“做”还是“不做”。价格暴涨暴跌等于“失锚”,把不确定性放大到极致。
  从2020年第三季度到现在,锂价上涨下跌固然有供需错配的因素。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内锂价缺乏一个公开、透明的报价机制,缺乏足够权威的参考。目前国内锂价参考平台主要是第三方数据资讯服务商,第三方大宗商品报价平台等。尽管每天都在对外披露锂价,但各个平台价格构成的市场关系和逻辑却大相径庭。
  因为中小企业和龙头企业不同的订单结构、抗风险能力,它们应对价格的措施往往较为激进。比如采购材料类企业以短单成交为主,习惯“追涨杀跌”,在价格上涨时一窝蜂买入,下跌时又往往观望不动。由于存在信息自愿披露的选择性偏差,将这类更敏感企业的报价信息“被平均”到整个行业。而从上市企业公开披露的议价过程看,即便是短单,也没有按照“天”为单位议定的,而是“月”定。所以,此轮锂价下跌特点是长单市场稳于短单市场,国外长单为主的氢氧化锂,下跌幅度要小于碳酸锂。
  所以,各个锂行业平台价格的“日更”很难说是否真实反映了行业状况。市场交易行为的本质是博弈,博弈行为又高度依赖参照物。当“日更”价格成为一种行业参照时,平台资讯信息又构成类似市场“加速器”的功能,行情坏时,悲观者愈悲观,行情好时,乐观者愈乐观。从长远来讲,暴涨暴跌不利于商业规则的契约精神建设,往往在价格的大起大落中,毁约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
  不过,对当前锂价的价格机制,需要保持理解。毕竟从2015年开始,锂才从小众资源成长为可能的“大宗商品”。
  笔者认为,要建立锂价长效稳定机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龙头企业要主动作为,与行业上下游一同建立价格平台和合约机制。各个环节龙头企业之间应有更多协同和责任感,从采取长单签订机制、主导行业价格公开透明等方面着手。
  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国内的锂价期货对冲机制,从其他大宗商品的期货机制来看,这有助于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价格指引,通过远期合约对冲形成企业风险应对机制。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锂产业链结构复杂,类别较多,应该选择更标准化、市场保有量最高的锂产品作为合约交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