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文旅局长营销热需谨防本末倒置
每经评论员 杨弃非
“为了云浮文旅,我豁出去了。”近期,一则广东省云浮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黄小涧高空跳伞的视频,让文旅局长营销热再迎新高潮。视频中,黄小涧从4000米高空一跃而下,极速下降的视觉刺激搭配呼啸的风声,令视频短时间内迅速“出圈”。有网友评价,全国文旅局长卷成一片,云浮的出战“卷上天”了。
文旅局长短视频“战局”已近“白热化”。从最初大都通过角色扮演展现地方美景,到现在为争夺流量不惜“各出奇招”,一人分饰多角是基本配置,简单唱歌跳舞也成“家常便饭”,文旅局长纷纷化身“全能选手”,打咏春拳、唱地方戏曲,恨不得使出十八般武艺,再配上精心撰写的剧本,动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穿越”,似乎才有资格为当地文旅“代言”。
短视频越来越精美,文旅局长也越来越卖力,理应收获更强的号召力,但实际效果能否达到预期,还要打一个问号。
文旅局长营销的流量窗口正在急剧收窄。有人统计,截至去年11月,已经有21省超过300名文旅干部参与其中,可以说“每天都有一个文旅局长挂在热搜上”。入局者快速增加,稀释了流量时代本就弥足珍贵的注意力资源。事实上,尽管“分母”已经足够大,但被真正记住的文旅局长仍只有最早出圈的寥寥数人。
各地抢抓流量风口的态度无可厚非,但其应对流量风口的“姿势”值得商榷。有城市文旅局长近期接受采访时还提到,将打造一支网红先锋队伍,争取每个镇培育一名宣传文旅事业的“网红”。从某种意义上,这折射出一些城市期望通过批量生产网红局长收割流量的内在逻辑。
文旅局长转变思维方式,主动拥抱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展开营销值得肯定,但后来者如果只是机械复制前人成功经验,又何尝不是陷入一种新的路径依赖,为卷而卷,最后只能卷无可卷?
如果重新审视文旅局长“触网”,首先,线上流量并非结果,而是为当地文旅吸引更多线下流量的一种方式。如今“战局”愈加胶着,比起纠结于还能否赶上线上流量的“末班车”,更应以结果为导向,评估线下流量的转化能力和带动效果。反观最初出圈的贺娇龙,就早早实现了对当地助农商品销售的带动,初步完成了线上到线下的流量闭环。
其次,评估时还应注意“投资回报率”。花样迭出的营销手段也意味着更高昂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纵观上线的文旅局长,大都来自营销资源有限的城市,如果过度耗费财政而收效甚微,可能“本末倒置”,令本就困难的地方财政更加捉襟见肘。
此外,文旅局长在营销短视频中的一举一动,以及借此营造的地方形象,也是对地方文化资本的运作。文化资本比金钱资本更为脆弱,被流量裹挟可能伤及城市内在。不久前,随州文旅局长解伟拍摄短视频后,就被人用AI换脸合成视频博取关注,险些遭到流量“反噬”。
总而言之,对于还在观望,期望分得一杯流量的城市,到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评估体系的时候了。在跟进之前,不仅需要细致谋划、谨慎设计与地方文旅特色相匹配的营销方式,更要尽量全面地进行调研测算,将资源用在刀刃上,而不应继续盲目跟风。
当然,说到底,比起照搬先行者现有的成功模式,其打破成规、勇于创新的精神才是真正应当被模仿的。流量时代下,缺的永远不是风口的追逐者,而是潮流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