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10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5]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谢志岳:消费复苏出现“分级” 商场需及时调整满足需求

每经记者 刘颂辉 每经编辑 魏文艺
  3月2日下午,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商业观点谈”线下沙龙在上海举行,本次沙龙以“重回烟火气”为主题,聚焦消费复苏,寻找商业新密码。
  在话题讨论环节,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绿地外滩中心项目总经理谢志岳表示,近期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消费“降级”和“分级”现象。一些中低端餐饮品牌的人均客单价不高,但营业却最为火爆,生存能力强。高端奢侈品的零售业态也存在类似状况,销售额持续上升。而中端品牌的零售业态表现不佳,消费者对此十分谨慎,比如时尚服饰类门店等。
 
 “吃喝玩乐”需求强劲
 
 谢志岳认为,判断商业复苏的发展趋势,只需要看当前商场里哪类门店在继续发展扩张,哪些品牌在减员闭店。如果是发展型品牌,说明社会层面有这方面的需求。
  “我们近期接触的风投机构,包括投资人和私募基金,对餐饮品牌的投资意愿越来越强,占比将近是各类业态的50%。”谢志岳表示,也许因为经历长了时间的居家生活和工作之后,消费者出门吃喝玩乐的意愿比较强。
  除餐饮业态,体验式品牌店在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也多了起来。与健康娱乐相关的普拉提、私教类瑜伽、美容spa、按摩养生等消费量增长,这类公司成为谢志岳近期接触最多的合作方之一。
  上海被视为“首店经济”的标杆城市,其经济实力和消费潜力使之成为国际品牌首入中国、国内企业孵化新品牌、尝试新业态的首选地。
  据中商数据统计,2022年上海共计引入1073家首店(含旗舰店/概念店),在首店经济发展中引领全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期,有多家室内攀岩、蹦极、拳击等体验式首店入驻黄浦区董家渡附近的绿地外滩潮方。
  谢志岳表示,增加运动体验类门店的招商比例,是因为健身、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城市里部分消费群体的刚性需求。消费复苏的浪潮中,商管企业应该及时调整业态,跟上市场变化。
  去年服装行业销量下滑,居民换装需求疲弱,商场零售表现不佳。谢志岳说,自己了解到80%的服装零售品牌都没有开店需求,反而在缩减门店数量,“2023年是消费市场恢复的一年,中端品牌的零售企业发展策略比较谨慎。”
  谢志岳表示,“如果餐饮或零售品牌未形成线下门店与线上外卖相结合,很难做成生意。”
 
 商业运营趋向智能化
 
 餐饮消费全面起势,零售品牌尚待激活,是本次“商业观点谈”沙龙嘉宾的共同感受。谢志岳表示,回到商管企业本身,应该不断提升项目硬件及软件方面的体验感。在他看来,购物中心首先得给顾客以价值增值服务,不能单纯地提供场地和环境,而需要延伸到物业管理方面,包括智能化系统。
  毫无疑问,未来的商业项目将趋向人工智能化,运用智能化系统为商场降本增效,通过无人化客服中心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节约人力资源。绿地商业便投入和运用智能化软件,将大数据结合会员体系,实现顾客消费分析。
  硬件方面,谢志岳认为,无论是高档购物中心还是百货商场,停车场或是洗手间,只要与消费者的感官相联系,都需要优化升级,在建筑材料和空间设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进入大型购物中心,“停车难、行车难、找车难、离场慢”。谢志岳提到,提升停车场的智能化水平也应该成为商业运营的重要任务之一。
  “增加园林绿化设施,比如将屋顶设计成空中花园,让购物中心成为消费者争相前来打卡的场所,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不管它会不会带来消费力,只要能让其成为消费者们停留下来的理由和目的,我认为商管企业都应该加以重视。”谢志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