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08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2]

公共安全治理如何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答每经问:对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

每经记者 李彪 张怀水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陈旭
  3月7日下午5点左右,随着主持人简单的开场白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正式开启。
  应急管理部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设立的新部门,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此次是首次走上“部长通道”。他将回应哪些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场记者们充满期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感到,这是对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整体性重构,应急管理部考虑从哪些方面推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提问机会并向部长提问。
  王祥喜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公共安全的治理模式向事前转型,这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就是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关口前移。在防范上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万一失防”。
 
 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
 
 公共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如何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王祥喜表示,首先是源头防控。任何事故都可以溯源,抓源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也是管长远的。“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下一步将充分运用好普查成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各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城镇人口、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向一些比较安全的地方进行布局。项目建设、设施建设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准入关。”王祥喜说。
  其次是常态管控。王祥喜回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指出,坚持不懈,常抓不懈,严格监督,严格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同时对自然灾害及时组织会商、研判,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特点动态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第三是监测预警。王祥喜表示,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全国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同时对矿山、危化品这些高危行业要建立风险监测“一张网”,对人员密集场所推广,运用智慧消防等,要做到风险早识别、早研判,提高预报、预警的能力。
 
 对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钱
 
 “对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王祥喜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强调,工程建设可以加强备灾防灾能力和安全能力。对一些重要的设施、重要的工程,要提升安全等级、安全标准。比如一些重要的工程,可以按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设防标准来建设。
  “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国家有九项重点工程,要加快推进。推广一批安防工程,还要推动智慧矿山建设,推动老旧危化品设备设施、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升级等,通过技改或者工程建设来提升安全水平。”王祥喜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1月16日,王祥喜主持召开部党委会时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更好服务群众、保障安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王祥喜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着力完善体系、预防为主、专项整治、提升能力,突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根据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三个双下降”,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0%、23.6%。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与近5年均值相比分别下降15.0%、30.8%、63.3%、25.3%,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创1949年以来年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