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药振兴 部署8项重点工程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 旭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岐黄工程等。
《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明确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
在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方面,《方案》提出,要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推动地方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中,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在“三区三州”建设64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实施名医堂工程,按照品牌化、优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要求,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术传承中心青年教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理事文愈龙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本次方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具体落实,也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关于中医药领域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
“强调加强基层中医医院的建设,能纠正长期以来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基层医疗服务下降的问题,在提倡全民健康的要求下,提高基层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也有利于更大范围地服务群众。”文愈龙告诉记者。
实施领军人才支持项目
记者注意到,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方案》也给出了具体措施。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提出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项目,遴选培养50名岐黄学者和200名青年岐黄学者,组建10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实施中医药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1200名中医临床、少数民族医药、西医学习中医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实施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遴选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培养一批中医药骨干师资和中药、护理、康复、管理等方面骨干人才,规范化培训一批中医医师。实施综合医院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开展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才培养和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建设一批传承工作室,培养一批中医药骨干人才。
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提出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招录7500名左右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支持1.25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培养500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生,为中医馆培训一批骨干人才。
对此,文愈龙认为,《方案》在人才方面相当于一个政策的“及时雨”,非常契合中医院领域现在的实际情况。他告诉记者,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岐黄工程和国医大师评价体系不一样,是更倾向于中药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有助于将中医药这个具有本土优势的学科转化为能让世界公认和接受的学科。
在他看来,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目前的乡村医疗条件是一个制约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基层人才培养计划,类似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全科医生等政策,既可以给广大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就业更广阔的舞台,又可以增强乡村的医疗能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