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多家上市航司客运倍增 东北航线受上海旅客追捧
每经记者 杨煜 王帆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开年首月,民航业迎来久违的繁忙。据飞常准统计,春节假期,国内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7.4万班次,已恢复至2019年春节同期近九成水平;1月份,境内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约10618班次,相比2019年仅下降9.27%。
从数据看向生活,防控政策的优化也重新激发了旅客的出行欲望,“去哪里过年”一度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例如,1月份,东北航线就受到上海旅客追捧,在“滑雪热”催生的东北旅游旺季下,3条上海飞东北三省省会的航线成为月度航班量TOP10航线中的新面孔。
自2021年初开始,每日经济新闻每月推出《中国民航业数据洞察报告》及“民航数据洞察”系列报道。本期聚焦2023年1月民航业的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主要上市航司、上市机场、民营航司的客运业务普遍出现大幅度回升,伴随市场复苏热浪袭来,民营航司之间的差距也开始扩大。
不过,相比客运市场的气势浩荡,货运航空的“成绩”并不亮眼。据航班管家数据,1月国内航司共执飞货运航班7826架次,而去年12月这一数据为9640架次,环比降幅达18.82%。
上市航司客运解析:南方航空重回900万人次
1月,六大上市航司客运量均显著恢复。与2022年12月相比,南方航空(SH600029,股价7.87元,市值1426亿元)、中国东航(SH600115,股价5.36元,市值1195亿元)、中国国航(SH601111,股价10.98元,市值1779亿元)、海航控股(SH600221,股价1.77元,市值764.9亿元)的载客人数都轻松翻倍。春秋航空(SH601021,股价61.58元,市值602.6亿元)和吉祥航空(SH603885,股价18.02元,市值399亿元)的环比增幅也分别达到48.43%、78.62%。其中,南方航空的客运量最大,已突破900万人次,海航控股的环比增幅最高,约为135.26%。
航旅业的复苏还体现在客座率上。1月,春秋航空的客座率恢复至85.03%,为六大上市航司中最高。此外,客座率在70%以上的还有三家,分别为海航控股(79.51%)、吉祥航空(74.12%)、南方航空(72.67%)。中国国航和中国东航的客座率也已经接近70%水平线,分别为69.90%和68.33%。
值得注意的是,在六大上市航司的复苏热潮中,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载客量同比下滑的航司。1月,春秋航空总载运人次为151.21万人次,同比减少12.20%。航班管家认为,这是受到了民航调控总量的影响。
点评:1月,航旅市场实现“开门红”。据飞常准数据,2023年1月,中国境内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约10618班次,环比增长85%,中国境内通航国际/地区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约为264班次,环比增长31.73%。航旅市场复苏步伐加快,除了得益于春节带来的出行刺激,与防控政策优化也紧密相关。
短期来看,航旅市场的复苏预期较为确定。根据民航局《安全有序恢复航空运输市场的工作方案》,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恢复分为三个阶段。其中,1月7日到1月31日为第二阶段,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将以2019年日均客运航班量的88%为基数进行恢复;2月1日至3月25日为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持平。
另一方面,在调控总量要求下,部分航司航班量同比出现下滑。据航班管家报告,包括春秋航空、长龙航空、联合航空在内的多家航司均受到了影响。
民营航司客运解析:海航航班量独居一档
1月,7大民营航司的飞机利用率均有所增长。
吉祥航空的平均飞机利用率最高,达到7.4小时/日。此外,海南航空、首都航空、春秋航空的平均飞机利用率也突破了6小时/日。天津航空亦一转此前颓势,平均飞机利用率达到5.5小时/日,而在去年11月仅为1.1小时/日。
海南航空以最高的执行率(94.21%)实现最多的执飞航班量(18979架次),在7家民营航司中独居一档。与之相比,排在第二的春秋航空执飞航班量为10078架次,二者的航班量几乎相差了一个吉祥航空(8982架次)。
综合来看,长龙航空与华夏航空(SZ002928,股价12.49元,市值159.7亿元)在7大民营航司中的表现较为落后。其中,长龙航空执飞航班量为5652架次,是7家航司中航班量最少的,执行率未超过60%;华夏航空执飞航班量5879架次,执行率为64.3%,但平均飞机利用率仅有4.4小时/日,利用率在7家航司中最低。
点评:伴随市场复苏浪潮袭来,民营航司之间的差距也开始扩大。其中,海南航空与春秋航空的表现较为突出,月度执飞航班量先后突破一万架次,与其余民营航司拉开差距。1月,海南航空更是把执行率几乎“拉满”,执飞航班量临近两万架次。与之相比,长龙航空执飞航班量仅约为海南航空的三成。不过,在调控总量影响消退后,春秋航空、长龙航空等航司预计仍然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上市航司货运解析:载运率普遍环比下滑
货运方面,同去年12月份相比,大部分上市航司1月的货邮载运量出现上升。涨幅最大的是海航控股,达到31.13%;吉祥航空紧随其后,上涨了18.39%;中国东航的涨幅最小,仅有4.42%。此外,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货运量环比下滑的航司,降幅为3.2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航司的货运量普遍上涨,但载运率却纷纷下滑。其中,春秋航空的货邮载运率环比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海航控股环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吉祥航空环比下降了5.43个百分点。从数据看,载运率最高的是春秋航空的61.49%,最低的是吉祥航空的16.38%。
点评:1月份,相比客运市场的气势浩荡,货运航空的“成绩”并不亮眼。就六大上市航司而言,尽管载运总量高于去年12月份,但跟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较大,载运率更是环比、同比均出现下滑。
就整体市场而言,据航班管家数据,1月国内航司共执飞货运航班7826架次,而去年12月这一数据为9640架次,环比降幅达到18.82%。其中,不同类型航线的降幅差别较大,国内航线、国际航线、地区航线的航班量环比降幅分别为14.62%、21.44%和51.64%。
分航司来看,1月份国内货运航司执行航班量前三依次为顺丰航空、邮政航空和中国国航,对应执飞航班量分别为2776架次、1643架次和601架次。
上市机场解析:旅客吞吐量重回两位数增长
2023年1月,随着“新十条”“乙类乙管”的持续推进,加之春运催化,航旅出行复苏势头正猛,国内五大上市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全部重回两位数增长。
其中,旅客吞吐量增幅最大的是深圳宝安机场,达到86.48%;其次是北京首都机场,达到61.80%;其他三个机场增幅均在30%到40%之间。从旅客吞吐量数据看,广州白云机场依旧领先,达到410.35万人次。
在起降架次方面,除上海浦东机场同比下跌外,其余四个上市机场均同比增长,增幅最大的为深圳宝安机场(25.88%)。
总的来看,深圳宝安机场1月旅客吞吐量增幅和起降架次增幅均排名五大上市机场第一,北京首都机场的增幅也颇高,这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所致。去年1月,受深圳本土疫情影响,深圳宝安机场整体运行低迷,旅客吞吐量排名上述上市机场倒数第二位;去年1月,北京同时面临冬奥防疫和城市防疫双重压力,旅客吞吐量排名倒数第一。
点评:除了上市机场外,全国其他机场也喜迎旅客回归。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民航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8183.9万人次,同比增长34%。
飞常准数据显示,我国境内机场保障客运航班起降66.65万架次,同比增长12.76%;1月日均起降21500架次,是去年同期的1.12倍。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40座千万级机场的进出港航班量中,25座同比增长,西安咸阳、郑州新郑、天津滨海等机场增幅超过100%。
受挫三年后,旅客吞吐量恢复两位数增长,这对民航业来说是阔别已久的好消息。回顾2022年的境况,上市机场的月度吞吐量大部分为同比两位数下滑,最大下滑幅度接近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机场旅客吞吐量构成上,国际和地区航线表现较为突出,增幅基本接近或超过100%。北京首都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的旅客吞吐量增幅分别达246.9%、175.3%,上海浦东机场分别为163.21%、91.79%,广州白云机场分别为246.55%和1581.41%,深圳宝安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增幅则达到585.72%(未有地区航线)。随着2月初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未来国际和地区航线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热门航线解析:1月上海人最爱去东北
据航班管家数据,1月航班量TOP10航线新增3条上海浦东至东北三省省会机场航线,航班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上海浦东-沈阳桃仙”、“上海浦东-长春龙嘉”、“上海浦东-哈尔滨太平”,航班量分别为1156架次、1152架次和1128架次,环比增速颇高,分别达到122.7%、79.2%和91.8%。
具体来看,执飞“上海浦东-沈阳桃仙”航线的航司有8家,执飞航班量最多的为南方航空;执飞机型有6个,执飞航班量最多的为A320。
执飞“上海浦东-长春龙嘉”航线的航司有6家,执飞航班最多的为吉祥航空;执飞机型有6个,执飞航班量最多的为A321。
执飞“上海浦东-哈尔滨太平”航线的航司有8家,执飞航班最多的为吉祥航空;执飞机型有6个,执飞航班量最多的为A320。
点评:东北航线受到上海旅客追捧,除春运返乡加持外,“滑雪热”催生东北旅游旺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东北三省省会机场在全国机场中率先恢复客流。
航班管家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东北三省中,吉林省进出港航班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当期航班量占2019年同期航班量(下称恢复率)的109%,恢复率排名全国省份第二。黑龙江省航班量恢复率为99%,排名第五,与疫情前持平;辽宁省恢复率则为83%。
东北地区的旅游热也带来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复苏。据《沈阳日报》1月28日援引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的数据,春节假日期间,沈阳共接待游客6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实现旅游收入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实现“双倍增”。其中,全市重点监测的2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实现营业收入2478万元,比上年增长91%。
为迎接各地旅客,东北各地也积极储备旅游产品。例如长春市今年春节及寒假期间以四大滑雪场和十大冰雪乐园为核心,推出“冰雪+”系列产品,打造了“滑雪+赏冰+过大年+住民宿”全域冰雪旅游产品、冰雪热气球体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