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2月22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1]

每经热评丨全面注册制 地方应帮扶困难企业而非大力“保壳”

每经评论员 王琳
  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作为A股市场的里程碑事件,备受各方关注。
  整体来说,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将为A股带来新的市场生态,在这一新生态的形成过程中,除各市场主体之外,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也需有新的思考。
  首先,地方政府助力上市公司“保壳”的现象应逐步退出A股市场。在地方政府经济工作中,辖区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大小,以及资产证券化率的高低,往往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此前,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手段,帮助“戴帽”企业“保壳”成功的案例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导致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处于极低水平。
  而在全面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将相对更为简便且可预期,发行效率将更高。这一“新常态”也将直接大幅降低新股的稀缺性,相对应的,“壳资源”在市场的价值也将大大降低。
  事实上,畅通资本市场的“新陈代谢”,本就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题中之义。让一些不适宜继续上市的企业退出市场,引导资源进入真正有需求的优质企业,不仅有利于A股市场全面注册制的实行,也将惠及A股市场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2020年和2022年,交易所两次修改股票上市规则,在股票退市方面也新增了部分内容,退市机制更为严格和完善,触及退市“红线”的企业近年来越来越多。这也是监管层全力“护航”全面注册制的良苦用心。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壳公司”越发没有生存的土壤环境,地方政府再借助各种复杂操作来助力上市企业“保壳”,是逆大势而动,没有必要。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大可将经济工作重点放在改善营商环境,帮扶困难企业和兜底民生底线上,将“输血”功能转变为“造血”,有了好的发展土壤,自然会有好的公司生长出来。
  其次,全面注册制下,地方政府在扶持和引导企业上市事项上也需注意“尺度”和“力度”。从过往情况来看,除了现金奖励、信贷支持等举措外,还有地方政府存在更深度的介入,比如从业务方面予以协调支持。地方政府在扶持企业上市方面用力过猛,可能带来一些扭曲现象,比如让未做好上市准备的企业进入IPO市场,一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过度关注上市融资,也将失焦于公司治理和发展。
  最后,全面注册制下,包括投资者在内的资本市场各方也将更为成熟,那些真正经受了市场考验的公司将获得更多认可。这意味着,企业与其执着于“上市迷梦”,还不如专注于提升自身的“真本事”“硬实力”,如此方可行稳致远,也将迟早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以及资本市场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