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2月2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8]

中欧观察丨支持中小微企业跨越数字化鸿沟的对策建议

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高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博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的基础,然而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明显落后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鸿沟突出。数据显示,我国仍有29%的中小微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呈消极或观望态度,近七成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在40%以下。
 中小微企业数字鸿沟会影响一个国家数字化转型,并加剧个人、公司、社区和地方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针对数字转型,要坚持发展优先,弥合数字鸿沟。因此,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努力缩小和弥合其数字化鸿沟迫在眉睫。

中小微面临数字化鸿沟
 第一,“标准鸿沟”。一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和实现路径不明晰。数据显示,六成多的中小微企业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对数字化转型“如何转”“转向哪”认知模糊。二是,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不清晰,导致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懂行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行业企业,中小微企业难以洞悉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差异,导致数字化转型失败率较高。三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选择存在困难。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量体裁衣”,选择适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模式下的数字化推动模式,但部分中小微企业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通用性解决方案较少,可借鉴案例少,需要企业自己摸索。
 第二,“设施鸿沟”。一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据了解,我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尤其是数字化装备应用比例、生产过程信息系统的覆盖率和设备的联网率都非常低,导致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调研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采取ERP和CRM方案的仅占20%,在企业生产、运输、销售及管理等环节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决策提供支持的企业仅占5%。二是,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共性服务设施严重缺乏。数据显示,中国大概80%的小微企业没有数据资产。数字化设计、仿真、测试、验证等环境建设往往需要企业自己投入,而中小微企业又往往做不了,缺乏具体的可实施方案。
 第三,“资源鸿沟”。一是,“融资鸿沟”导致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据有关研究数据,我国中小微企业贷款额仅占银行贷款总额25%,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轻资产运作的公司,缺少可信抵押资产,贷款十分困难。即使贷到资金,在目前中小微企业“能活着”成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对于投入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也不足。二是,“人才鸿沟”导致中小微企业开发和运营数字平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只有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中小微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现有的员工数字化知识基础较差。
 第四,“技术鸿沟”。一是,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技术基础较弱。调研显示,有14%的中小微企业表示,在未来12个月不会增加任何技术使用。相比之下,该比例在大型企业中仅为4%。二是,中小微企业数字技术缺乏导致其数字安全风险突出。数据显示,超过九成(92.3%)的中小微企业长期被黑客攻击而不能独立应对数字安全威胁;超八成(81.6%)的勒索攻击针对的是10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

四方面支持企业跨越鸿沟
 第一,加强转型引导,推广试点应用,达成“懂行”共识,消除“标准鸿沟”。一是,加强转型引导,降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差”。加强宣传推广,强化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降低转型过程中的“认知差”,避免中小企业转型“事倍功半”。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供给方发挥各自在基础设施、数字技术、行业积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中小企业差异化需求,持续丰富转型“工具箱”,提升产品服务的针对性。二是,推广试点应用,以“先转带后转”加大试点示范力度,推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微企业“看样学样”。三是,加强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促使千行百业达成“懂行”共识。构建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能力型”生态,不断将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在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广泛的同频共振,助力千行百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
 第二,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平台赋能,弥合“设施鸿沟”:一是,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做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网络宽带、移动基站(尤其是5G)等通信基础设施,还包括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产业政策、市场规则等软性“基础设施”。持续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中小微企业融合应用,积极培育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建设面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二是,加强平台赋能,帮助中小微企业转型。建议相关部门要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开放、数据共享等措施,为平台企业开发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并鼓励以平台为中心,构建生态伙伴体系。例如,借鉴法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的公共在线平台—FranceNum,加快建构平台企业(如SaaS平台供应商)和中小微企业对接机制。
 第三,以金融服务、人才培训项目填补“资源鸿沟”。一是,推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服务填补“融资鸿沟”。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建议面向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的试点平台、服务机构、示范项目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至少一年期的减免费服务。构建全景式、开放式金融服务体系;探索“云量贷”“云抵押”,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二是,加快线上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缓解小微企业“数字鸿沟”。积极拓展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依托区块链、智能合约、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推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着眼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金融服务痛点。三是,以企业家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数字化转型能力。统一编制全国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型企业数字化的普及教材,并开设网络课程,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培训。政府要对有关培训机构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或允许企业将培训费用全部或部分在年度利润中扣除。
 第四,通过行业云、技术服务公司等助力中小微企业跨越“技术鸿沟”。一是,行业云助力中小微企业跨越数字鸿沟。行业组织及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新模式与云服务商、技术服务商联合运营提升数字技术基础;行业组织及企业充分利用云的就绪能力,与云服务商一起共建共营“行业云”,以加快数字化基座建设,提升数字化技能,形成数实融合的竞争优势。二是,支持技术服务公司提升创新能力。支持能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服务的科技机构提高服务创新能力,通过资质论证,向企业推荐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导入团队,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需求。三是,制定弥补数字化转型负面影响的配套政策措施。要引导民营中小企业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努力做好数字工具安全保护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立法、监管、防止黑客攻击等防范措施。同时做好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释放出的劳动力培训和安置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