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育未来”:让乡村孩子有根、有爱、有未来
“‘乡土课’是老师带着我们认识家乡的课,原来乡土并不‘土’。”在湖南湘西吉首马颈坳镇团结小学,五年级学生黄玉婷说,经历了一学期的“苗服创造营”乡土课学习,不仅让他与同学们收获满满,也让大家转变了对“乡土”的看法。
教师张辉也觉得,看着孩子们因“乡土课”而改变,“有一种自家娃成气候的成就感”。
乡土教育资源缺乏开发、乡土文化教育内容缩减,这是乡村学校长期面临的问题。为此,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乡土育未来-培育种子教师计划”,在民生银行第七届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的支持下,通过在乡村学校开展乡土课程,让学生从自然、文化等多种角度,增进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感受家乡、理解家乡,从而建立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对家乡的认同,将自己的“根”植入乡土,在乡村自信、乐观地成长并接受教育。
在山东曲阜康桥小学,《家乡的小麦》乡土课贯通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融合语文、数学、科学、劳动、安全与环境、道德与法治等相关学科知识,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性活动,校长刘建在乡村教育振兴高峰论坛等不同场合分享了课程实施效果与收获,增强了课程实施的影响力。
四川省安岳县左家坪九年制学校围绕“家乡物产——柠檬”设计了别开生面的乡土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共情能力特别有成效。申娟校长认为通过乡土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职业幸福感显著增加,在教学中更能够真正去关注每一位学生。
除了推动乡土课程在乡村学校实施,项目也关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成长,通过组织培训、互动研讨、共同体组建等方式支持种子教师成长。同时,向荣组织的专家团队及项目团队都会给予乡村老师们专业的课程建议和暖心陪伴。
2022年8月,由向荣、合作伙伴欣欣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乡土为约 根育未来”暑期乡土骨干教师培训在山东蓬莱举行,培训特邀认同乡土教育理念的校长及老师,介绍和交流创新教育理念,引导校长老师探索本校特色乡土课程体系,围绕乡土课程开发的流程与方法、设计趣味课堂活动、立足本校条件设计乡土课程方案等篇章,帮助老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亲近乡土、感知乡土、理解乡土、设计乡土课程。
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回里小学教师王水玉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是看到了特殊孩子在乡土课程中的出色表现、发生的巨大转变,特别令人感动。”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泽良初老师说:“乡土教育和我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培训对我之后的乡土课程开展以及自己的学科课程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中学的李勇校长用一个美妙的比喻形容了培训的收获,“我们学校零零散散做了一些事情,但就像一颗颗珠子却没能串成项链,这次培训让我提炼到了串项链的那根线,就是乡土教育。”
定期的线上研讨和项目日常微信群组中,也有很多老师分享实践中孩子的趣事、课程困惑或实用的教学技巧,形成了多地乡村学校之间的交流网络,向荣组织多方专家力量共同助力乡村教师教学成长。除此以外,项目还招募了59名来自北京、上海、兰州、长春等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度参与“乡土育未来”项目,一对一陪伴乡村老师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谢婷婷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教育”,老师们勤耕于乡土课程,眼神里闪着光,孩子们最真诚的笑脸都表达着“有希望的乡村教育”;兰州大学的志愿者刘子怡透过那些饱含着泥土气息的作品,看到了孩子们的生机活力,看到乡土教育的魅力。大学生志愿者们能在其中支持乡村教师成长,也能把这些体验与爱化作走得更远的底气,在更广阔的人生和社会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商界、学界、公益界的力量正在积极推动资源向乡村学校积聚。截至目前,通过在河南、山东、湖南、四川、甘肃等地的项目学校实施乡土课程、培育种子教师,项目已为3000多名乡村儿童提供优质的乡土课程,为200名乡村教师提供扎实的课程培训与课程所需物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