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2月2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4]

每经热评丨已售新冠险种赔付应当落实契约精神

每经特约评论员 魏敏
  从“隔离险”到“确诊险”,围绕新冠疫情的相关保险险种的热销历历在目,不过最近媒体曝出不少投保者理赔碰壁的事件,令人愕然。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等措施相继发布,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确诊险等新冠险种肯定要调整,不调整赔付风险近似于“感冒险”,如果有这个险种的话。
  在保险偿付精算基础(所有投保人的保险金应可覆盖确诊保险收益人的赔付金)所基于的大背景已发生重大质变的前提下,多家险企集体“下架”或“停售”此类保险,实属正常。即使不下架,产品的费率也应进行重大调整。但市场上尚存在数量庞大、还在保险有效期内的原保单。在客户看来,自己交了保费,和保险公司签了契约,等到符合理赔条件时,现在却被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赔,可谓再受创伤,身心俱疲。
  从早前的隔离险赔付要求必须是最初的中高风险区,而非后面通行的“管控区”“封控区”,不认可社区证明等其他佐证,到近日各地多位投保人投诉称无法提供保险公司要求的“阳性诊断证明”,遭遇理赔难。
  抗原阳性不认,单管核酸检测结果不认,尚可以理解,有保险公司却连一般的医院诊断证明也不认,非要提供CT值大于35的核酸阳性报告,这在客户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实际操作中的医院核酸检测只会出“阴性”或“阳性”的报告,不会具体标注测量的CT值。理论上来说CT值的检测范围也只是判断标准,并不需要在给患者的报告中显示。
  有的则在此之外,还需要当时的胸透、血常规等体检项目原件,这逼得很多客户在确诊阳性之后,身体已经抱恙,为了符合赔付标准,还要在大冷天去医院排队做这些可能并无必要的检查。甚至还有客户投诉“只是阳性不赔付,必须CT显示有肺部感染才能赔付”,若在当初保险合同内并无这一条,现在单方面强加,这就不止繁琐,而显无理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之前的这些险种的确都并不贵,现在的理赔难也就不难理解。但“货卖当时价”,已经卖出的保险当然要有契约精神来兑现。不能因为生意不挣钱,或者不如预想的那般挣钱就单方面毁约。如果采取的是不明着说,而是人为设限来逃避赔付责任,损害的不止是产品公信力与公司美誉度,而是整个保险行业的声誉与展业前景。
  “购买易,理赔难”向来是国内保险业的老问题。但遇到这些不利情况或者负面舆情,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完全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好这一舆论“流量”,按约履赔,来向大众展示自己的诚信一面,这会比一般的“直播”“软文”都要靠谱,更能“带货”。而非“先统统拒付,再按闹理赔”。这样很容易最后给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印象就是“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从而从“厌恶保险营销前后不一”滑向“不相信保险产品本身”。
  尽管面对本次新冠确诊险等险种的理赔,国内部分保险公司展现出来的诚信度遭到质疑,但对于投保人来说,还是可以相信法律,正面硬刚,之前的隔离险便已有不少客户依法维权成功案例(庭前和解居多),相信不久之后也会有确诊险的维权成功案例,但我们还是希望有保险公司能够站出来带头履约。
  而针对“新冠阳性后无法再购买医疗健康险”“只要核酸阳性一次,客户终身拒保”等传闻,已有媒体证伪。北京银保监局等监管机构近期亦发布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加快设计开发价格普惠、适宜人群广泛的新冠险种,来保障新冠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这显然是“隔离险”“确诊险”正确的升级迭代之路。但在此之前,已售新冠险种应该被合理赔付。
  (作者为财经时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