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35年,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的大台阶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贾运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政策具有多方面重要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当前我国经济迈入复苏的关键阶段,出台这样一个以“内需”作为关键词的规划纲要,意义可谓是非常重大,也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称,从今年前期经济表现来看,经济在疫情扰动下,仍然呈现出修复特征;但在修复过程中,存在若干不均衡。首先是生产强但需求偏弱的不均衡;其次是需求端内部的不均衡。
比如说,当前内需与外需有待均衡,内需相较于外需更加偏弱。投资与消费有待均衡,投资增速小幅上行,但消费增速出现回落。投资大类有待均衡,民间投资仍然偏弱,非民间投资拉动修复。消费意愿有待均衡,必需消费品具有相对韧性,但可选消费修复偏弱,地产链条相对偏弱。
杨畅强调,现阶段,针对内需出台政策措施,是短期稳住经济基本面,确保经济“稳中求进”,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手段。
消费、投资成关键词
进一步扩大内需有哪些“抓手”、需要实现哪些关键目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纲要》对此作出了提纲挈领式的表述。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记者注意到,在有关纲要中,“消费”、“投资”毫不意外地成为首先出现的两大关键词。杨畅向记者分析称,此次《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这一内容显示“消费”是首要考虑因素。
而在消费中,相应的抓手或包括两个维度:第一是必需消费品与可选消费品的维度,在必需消费品保持相对韧性的情况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或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第二是在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维度,如何对居民收入端进行适当的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或是后续观察点。
与此同时,如何降低居民的被动支出,防止在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出现价格推动型的支出增长,进而实现居民消费支出的优化转型,或许也是值得观察的重点。
而在“投资”这一关键词方面,杨畅则向记者解读称,此次发布的纲要提及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这里指的优化投资结构,应该主要是调整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的合理比例;而投资空间的拓展则主要集中在新基建、“泛基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