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1月11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2]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近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孙金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孙金龙在文章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署名文章共分三个章节,分别为充分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这一部分,孙金龙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释。
 
 加快产业结构等调整优化
 
 关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孙金龙指出,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对此,E20环境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以往我们总认为环保是一个保护性的、防止污染或者消除污染的行为,是个成本和托底项。而这篇署名文章表明,环保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薛涛进一步介绍,在正确、合理的规划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能够同时实现的,这就是观念的转变。举例来说,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和德国,他们的制造业很多都是没有转移的,但本国的环境质量依然非常好。
  孙金龙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薛涛认为,这其实是在强调我国能源、碳排放方面要走自己的路,因为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基础不一样,经济发展阶段也不一样,不能一味受西方的观念影响,“坚定走自己的路,这很重要。”
 
 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
 
 有关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孙金龙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洪臣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上述关于我国环境质量的说法和判断非常准确,我们的环境质量确实是有好转的趋势,也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到,但基础还不够稳固。
  “以大气质量为例,在2012年前后,我国的大气质量问题非常严重,现在大气质量明显好转,比如华北地区雾霾治理的成效我们都能感同身受。”王洪臣表示。
  孙金龙指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强化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对此王洪臣表示,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最近几年,地表水的质量明显变好了,这从生态环境部的水环境质量公报也可以看到,未来要重视的是治理地下水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