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清华助推中德汽车产业合作 奔驰唐仕凯:持续深化本土合作 从中国市场汲取新知
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在上海启幕。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连续第五年参展的梅赛德斯-奔驰(以下简称“奔驰”)在本届大会上携旗下7款车型,从可持续、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多维度展示汽车发明者在可持续出行时代不变的豪华基因。
不仅如此,随着中德两国在汽车工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加速,日前,奔驰宣布与清华大学签署为期五年的全面合作协议,将2012年成立的“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升级为“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院”,携手扩展双方在智慧交通、智能汽车、交通新能源、本土化等领域的研究。
“一直以来,进博会为促进国际交流和共享发展机遇提供了宝贵的平台。2022也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未来,奔驰将加速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转型,携手本土伙伴推动汽车产业升级,为深化中德合作做出贡献。”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
持续扩大本土投入 深化产学研合作
2001年,戴姆勒大中华区成立。自此奔驰开启了在华本土化发展,与中国汽车市场共同前行。二十余年来,通过与中国行业领袖、科技公司、初创企业以及知名学府开展合作,奔驰持续加深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了解。如今,奔驰在华业务已覆盖汽车全产业链,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
“我们持续加大本土投入、扩大本土研发,比如梅赛德斯-奔驰这两年相继在北京和上海启动了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在本土合作方面,奔驰与清华大学在研发领域的合作已进入第十年。今年,我们进一步升级了双方的合作,将2012年共同成立的‘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升级为‘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院’。同时,我们还和很多中国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其中包括和腾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上开展合作。”谈及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唐仕凯记忆犹新。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据了解,奔驰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始于2012年。十年来,双方聚焦智能驾驶、智慧交通、主被动安全、车辆电池、标准法规等领域,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产出专业报告17份,开发软件系统6项,不断推动可持续交通领域前沿进展。
未来5年,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院将聚焦交通智慧化、能源绿色化、应用本土化、车辆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五大趋势,围绕诸多前沿领域开展研发,包括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汽车芯片、智能网联,以及电池回收和车辆到电网(V2G)等技术。此次升级后,更多清华大学的院系有望加入合作,包括土木水利学院、车辆与运载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产业研究院、工业工程系等。
“中国不仅已成为奔驰非常重要的创新中心,更是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先锋。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与清华大学的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成为中德紧密合作的又一范例,双方将在可持续交通领域不断扩大联合研究。这一产学研合作再度彰显了奔驰对中国的坚定承诺。”唐仕凯说。
提速“全面电动”
加强本土合作研发的同时,奔驰也正在步履坚定、加速驶向“全面电动”的未来。
按照规划,至今年底,奔驰将为其服务的所有豪华细分市场提供新能源车型;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均为纯电平台。在2030年前,奔驰将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为实现全面纯电动做好充分准备,并致力于最晚到2039年实现新车阵容的“碳中和”。
在唐仕凯看来,奔驰集团提出的“2039愿景”——至2039年实现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目标,旨在与中国的“双碳”目标同频共振。中国在加快电动化转型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奔驰也将在中国投产更多的新能源车型,给中国客户带来可持续的豪华出行体验。
目前,奔驰在华新能源车型阵容覆盖了轿车、SUV、紧凑车型及性能车等各个豪华细分市场。随着4款梅赛德斯EQ纯电车型实现华本土化生产,奔驰方面表示,将投产包括全新EQE SUV在内的更多纯电车型,进一步为中国客户提供专属升级配置,满足本土电动需求。
“对奔驰而言,我们每天都在从中国市场汲取新知,了解新的发展趋势、动态和技术。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我们的目标是在稳步发展中实现转型,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中也包括满足客户对燃油车的需求。我相信,在我们稳步推进电动化的过程中,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新机遇。”唐仕凯说。文/武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