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1月08日] -- 每日经济新闻 -- 版次:[03]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2年宣传活动在京开展

用法治力量推动绿色北京战略,23部法规织牢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网络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近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2年宣传活动在京开展,活动主题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首善标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启动会现场获悉,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落实环保法要求,连续7年听取审议环境报告。依法坚持和完善环境报告制度,将环保报告确定为“定期报告”事项,纳入人大监督常规议程。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在加强首都生态文明领域立法方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推进完善污染防治类法规,打出立法“组合拳”。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23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着力推动形成覆盖大气、水、土等主要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据介绍,北京市制定了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坚持生态优先和促进绿色发展“两手抓”,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角度,以法治方式推动践行“两山”理论。规定了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红线分类管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
  制定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重点完善了健全栖息地保护体系、严禁滥食、交易监管、危害预防、禁止擅自放生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提供法治保障。
  开展节水条例立法,紧扣首都超大城市水情,从取供用排的全过程健全了具有首都特色的节水法律制度,条例将于年内制定出台,以节水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造福人民。
 
 执法检查护航生态环保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启动会现场获悉,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落实环保法要求,连续7年听取审议环境报告。依法坚持和完善环境报告制度,将环保报告确定为“定期报告”事项,纳入人大监督常规议程,推动环境报告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此外,针对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增加了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噪声、气候变化等内容。示范带动各区,指导16个区落实环境报告制度,实现了北京市区域全覆盖。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执法检查是检验法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开展7项生态环保领域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宏观层面,检查环境保护法这一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的实施情况;主攻中观层面,检查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聚焦微观层面,检查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点面结合,多向发力,全面推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落地落实。
 
 北京市好天气增多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在启动会上表示,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3%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接近八成,较2013年增加了将近4个月的好天气,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北京大气治理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北京市PM2.5等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其中PM2.5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
  谈及北京市这些年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故事和细节,陈添向在座的记者介绍,坚持一微克一微克地抠,一天一天地去争取,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仰望夜空,繁星闪烁”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故宫星轨图”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最佳展示。
  陈添表示,目前,北京市已完成三轮PM2.5来源解析,科学制定治理措施。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Ⅵ(B)排放标准,实施更加严格的“京6B”油品标准,从源头减少移动源排放。从修订产业目录到末端深度治理,全链条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实行扬尘治理综合监管新模式,坚持“以克论净”,城市清洁程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