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奥美医疗中毒事件:将43名员工击倒的“毒胶水”如何得逞?
每经记者 林姿辰 张明双 金喆 杨夏 每经编辑 杨夏
8月5日,国内医用耗材龙头奥美医疗(SZ002950,股价12.60元,市值:79.79亿元)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奥美(荆门)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荆门奥美)有部分员工出现身体不适症状,经诊断为中毒事件。经初步判断,疑似中毒原因系吸入PET胶水释放的四氯乙烷导致。
公告显示,截至8月5日,共有指标异常人员43人,均在医院进行治疗,其中1名员工在治疗过程中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病亡,其余员工尚在治疗中。
令人疑惑的是,据一位PET胶水销售人员介绍,该行业已经发展二三十年,最早采用的就是水性型胶水(或溶剂型胶水)粘接,如果车间保持通风正常,应该不会发生问题。
为什么奥美医疗这个行业龙头会在此“翻车”?将奥美医疗拖入紧急风波的“毒胶水”如何得逞的?
揭秘1:员工中毒与四氯乙烷有关
把湿巾放到包装盒中,装进去之后,刷一点点胶水把它封起来。
这是7月底被公司通知做抽血检查前,荆门奥美的湿巾车间内上百名临时工人的日常工作。他们身穿连体静电服,佩戴一副自备防尘口罩,开展井然有序的生产工作。
但中毒事件就发生在荆门奥美的湿巾车间。
8月5日下午4点55分,“荆门发布”官方通报,截至目前,流调出与湿巾车间有接触史的共270人,除了肝功能等指标异常的43人已全部送至省、市定点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其余227人均在进行健康监测。
虽然奥美医疗公告并未披露员工身体细节,但据一位湿巾车间员工6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除1人死亡外,目前有人还在透析,每天都有新住院员工。
此次令荆门奥美员工“中招”的,是危化品四氯乙烷,技术上可用于做水性型胶水有机溶剂。
公开资料显示,四氯乙烷是一种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具有毒性和刺激性。侵入途径包括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具有伤害末梢神经系统、肝脏和中央神经系统的危害。
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那么,员工心梗死亡是否与四氯乙烷有直接关系?
6日,一位从业数十年的呼吸科医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认为根据目前公开信息,还无法断言四氯乙烷是导致病人心梗死亡的直接原因,还要考虑病人的基础病史,但至少“是一种重要诱因”。
同时,另一位化工领域工作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奥美医疗此次事件并非职业病而是安全事故,因为职业病一般指长期接触、多年累积导致发病,这次事件时间较短且相对急性。
但一切并非没有征兆。据上述工厂员工回忆,7月下旬时陆陆续续已有工友感到呕吐乏力,但大家都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直到7月31日接到车间领导“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马上去体检”的通知,大家才停止工作。
该员工向记者表示,自己已连续多日到医院每天抽6管血,但还没有收到具体的检测报告。
揭秘2:用PET胶水为控制成本?
作为国内医用耗材龙头,奥美医疗生产中为何会出现“毒胶水”?
成本可能是一大原因。
荆门奥美受访员工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照片显示,荆门奥美使用的PET胶水名称为“PET低白化胶水”,出货日期为今年7月20日,保质期为10个月。外包装显示的官方网站属于东莞市绿川胶粘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川胶粘剂)。
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购买者身份致电了绿川胶粘剂销售人员,同时也是该公司工商信息登记中的法定代表人冯先生,冯先生表示很多胶粘剂粘不住PET材质,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PET胶水有三种,分别是水性型胶水,UV紫外线胶水,以及需要加热使用的PUR胶。其中,能加有机溶剂的只有水胶,但该销售人员表示公司“没有做(水胶)”。
记者致电的另两位公司人员则表示,公司有PET低白化胶水,但并不清楚其是否为水胶,其中一名人员还表示公司的水胶停产了。
据冯先生介绍,UV胶价格约200多元/公斤,PUR胶水价格约90元/公斤,而水性型胶水的价格比PUR胶更加便宜。从应用来看,PUR胶呈乳白色固体型,需要设备加热使用;UV胶和水胶呈液体,可在人工生产过程中使用,但由于水胶毒性更强,该销售人员更推荐环保的UV胶。
“水胶标准来说只能适合机器上做,毕竟这样人不会接触到。”冯先生表示,在销售过程中一般都会介绍水胶和UV胶,具体选择哪一款由客户衡量成本。
“这个行业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了,最早的就是用水胶粘接,如果车间保持通风正常,目前应该说都没有发生过问题。”随后记者致电另一位网售PET低白化胶水的商户,对方表示PET低白化胶水就是水胶,与普通的PET胶水相比,发白程度更低。
7日,记者又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身份再次向冯先生拨打了电话,询问该胶水是否为其公司生产,听明记者来意后,冯先生表示胶水事项应该找奥美对接后遂挂断电话,但并未否认上述胶水为绿川胶粘剂生产。
“在化学化工行业来说,这种事情屡禁不止。”6日,一位了解完事件信息的化工领域科研人员对记者感叹。
该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在日常实验中会使用二氯乙烷作(一种危化品)为有机溶剂,但这是由于有机实验室有专业通风橱,能够及时抽走实验反应释放的蒸汽,所以操作者很多时候并不太害怕所谓的“毒气”。
但是在工厂生产中,危化品最基本的“通风低温干燥处保存”可能都难以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化学化工行业安全事故不断,虽然多以爆炸、起火事故为主,但在该名科研人员看来,本次工厂员工中毒事件可能与其他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致,和部分企业盲目的逐利性或管理人员惰性等人为因素有关。
揭秘3:事发或与防护不到位有关
采访中,多位涉事的奥美员工(包含正式工和临时工)都表示,自己是在空调车间内作业。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却从业内人士处证实,应对四氯乙烷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之一,就是保持室内通风。
冯先生在6日的采访中表示,如果使用水胶建议在车间配置抽风机,但是不能在空调车间或密封的环境进行,“(只有)中央空调的车间是肯定不行的”。
事实上,据公开资料显示,应对四氯乙烷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比该销售人员说的更多,包括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和其他。
具体而言,当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工作人员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还应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但据前述车间员工透露,湿巾车间内部没有通风设备,在开启中央空调的密封环境里,他们的防护装备包括连体静电服和一副自备的防尘口罩。
记者就上述事项于8月7日凌晨微信采访了奥美医疗证券部,对方回应称该车间不是口罩车间,没有生产过口罩,配备有通风系统。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受访员工发来的图片看到,湿巾车间的员工没有佩戴防化学品手套,眼睛、额头处皮肤也裸露在环境之中。
而在业内人士眼中,这样的环境叠加含有四氯乙烷的胶水,无疑意味着危险,而这样的危险因子散布于公司从采购、应用到防护的各个环节。
例如,据前文所述化工领域工作人士分析,他认为这次事件可能源于三方原因,第一是工厂没有进行日常监测或监测指标未覆盖相关指标,二是购买胶水在入厂检测环节有纰漏,三是工厂内部通风系统不完善。
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用耗材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不同的生产场景下,哪种胶水能用或者不能用,是有行业规范的。至于此次奥美医疗在胶水方面“翻车”的原因,估计为了降成本没有使用医疗级的胶水,没有亲自检测而是依赖供应商的声明导致。
不过,该业内人士也表示,企业采购的东西往往非常多,胶水作为辅料可能得不到太大关注。
但他也提到,如果洁净车间的抽风很好,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如果循环的条件在车间装修时就预设好,车间内部没有实时检测空气,仅靠正常循环也不会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湿巾及其包装作为附加值偏低的产品,是否真的在荆门奥美的洁净车间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