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ESG监管时代 地方银行如何引领绿色发展?
以“践行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ESG行动派绿色金融沙龙近日在蓉举行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廖丹
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我国初步形成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在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财大绿金院”)共同举办的ESG行动派绿色金融沙龙在成都举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严展,以及来自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中信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行、成都银行、四川天府银行、四川金控集团、成都天府文创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构代表出席了活动。
本次沙龙主题为“践行双碳战略,引领绿色发展”,参与沙龙的嘉宾们围绕“地方绿色金融在绿色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地方金融机构在投融资项目中的流程管理”“地方金融机构ESG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三大话题展开探讨,分享绿色金融实践经验,共话“双碳”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
金融机构应是绿色经济的助力者和引领者
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从今年一季度的全国统计情况来看,绿色信贷已经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严展表示,随着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以及绿色金融考核评价办法出台,各金融机构将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实践,绿色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大,充分说明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地方性法人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表现,十分值得期待。
“绿色金融作为交行一项最基本的战略发展要求,已成为了交行发展的底色。”本次沙龙上,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公司部副总经理杨明山表示,交通银行今年从顶层设计上将绿色金融体系进行重塑,建立起包括绿色金融治理、绿色运营、数据治理、风险管理以及人才支撑在内的“五大体系”,并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和信贷管理中,信贷效率、流程发生了有力改变。
据介绍,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正遵循总行的目标和要求,聚焦重点产品,深入挖掘绿色信贷领域优质客户,针对以绿色信贷、民营企业、制造业等为主的重点行业,逐步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力度。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28.44亿元,较年初增长14.67%。
谈及绿色发展,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袁大福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中国基础产业转型的一个过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绿色领域,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提供支撑。
袁大福介绍,浦发银行去年已就绿色金融发展做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并持续升级,今年3月份发布了绿色金融3.0版本的服务方案,目前重点聚焦绿色制造业,进行一些创新,希望以此驱动客户端节能减排,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希望从这些方面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中信银行成都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高山珊看来,金融机构应该是绿色经济的助力者和引领者,各个市场主体、各类企业是“双碳”目标顺利实施落地的中坚力量,金融机构要以投融资来进行服务撬动,同时也要对绿色经济转型做好充分的赋能工作。
她表示,近两年来,中信银行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战略规划,总分行在顶层设计方面密集出台或更新相应的规划方案和管理办法,全流程推进信贷政策、行业研究、营销指引、产品创新、资源配置,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借助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综合性绿色服务生态。
高山珊介绍,2022年半年末中信银行成都分行的绿色贷款规模较2020年末涨幅达190.2%,“去年,我们成都分行还承销了银行间市场全国首批暨地方国企首单碳中和债,助力天府国际机场建设。”
除了大行和全国性股份行,也有越来越多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将绿色金融列入重点发展规划。
“我们已将‘绿色银行’写入了发展目标,包括在十四五规划里面都有体现。”四川银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秦田表示,在绿色金融发展上,四川银行作为省级城商行,与全国同业保持着同步的节奏。2022年一季度,四川银行绿色金融余额较年初增长221.79%,绿色信贷增幅达430.24%,在一季度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全省167家法人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中名列第二。今年上半年,四川银行成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这也是绿金委川内首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理事单位。
成都银行则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战略决策和业务经营中。成都银行代表贾岚表示,该行已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核心价值观,将绿色信贷升级为自身战略,不断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强化绿色金融服务,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全行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接近110亿元,同比增长141.89%。
“我们建立了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安排专项激励费用、绩效考核倾斜、利润补偿等方式,鼓励分支机构营销绿色产业优质客户,并加大绿色信贷对重点领域的支持。”贾岚介绍,成都银行是绿色产业功能区的牵头银行和首批入驻成都绿色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重点关注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分享收益和风险共担机制的PPP绿色项目,为绿色产业优质企业提供绿色认证申报、生态环保项目财政补贴申报等一对一增值服务。今年3月10日,成都银行成功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这也是我国“双碳”规划后四川首单绿色金融债。
“在引导信贷资源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领域流动和聚集的同时,成都银行去年也全面升级了一体化办公平台,践行数字化绿色办公运营,控制和降低经营过程中的水、电、气、油等能源消耗。”贾岚如是表示。
作为全国第五家、西部首家加入《负责任银行原则》的城商行,四川天府银行也在着力打造地方绿色特色服务窗口。四川天府银行代表薛春表示,该行遵循负责任银行原则,通过制度建设、产品创新、流程改造等多方面发展绿色金融,结合金融科技建设,完成系统迭代,对绿色贷款进行智能化贴标,能对27个绿色项目进行环境效益测算,并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环境效益成果报告。
薛春介绍,根据自身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居民、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四川天府银行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方式,从普惠绿色和小微绿色入手,从一些大项目的上下游去寻找绿色信贷业务机会,重点支持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现代农业等试点领域,推动地方特色绿色项目发展。截至2021年上半年,该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
地方金融机构须为绿色金融构建流畅的内部通道
尽管绿色信贷总量巨大,且增长迅速,但严展指出,地方法人银行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在全行信贷总量中占比仍然偏低,而且地方法人银行也存在机构间、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不过,严展表示,地方法人银行在推动地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机制灵活性以及地区的适应性方面,与很多大型商业银行在当地分支机构相比,是具有优势的。地方法人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探索特色化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不盲目求全求大,可以从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数据治理、优化客户评价、鼓励产品创新等方面,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袁大福看来,强大的后评估和畅通的流程通道,是绿色金融投融资流程管理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重点。
袁大福指出,做后评估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量化和评估,可以对贷后风险管控形成非常有利的抓手;二是能驱动企业完成评估目标因子,从而实质性推动绿色发展。同时,他认为,金融机构有必要通过内部制度建设,建立一个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流畅的内部通道,要形成跨条线、跨部门保障机制,以保障绿色金融理念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此外,他还强调了行业研究的重要性,“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成立了6个专业小组,对6个领域进行研究,其中就包含相关绿色金融领域,对绿色项目的风险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做到精准识别,保障绿色项目快速落地。”
持续加大绿色金融投放力度的四川银行也十分注重行业研究。秦田介绍,在业务起步的一年多时间里,四川银行学习同行先进经验,以行业研究为牵引,从政策融入到企业客户研究,实实在在去找准客群定位以及资金真正的投向,同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寻找角度,识别问题、控制风险。
四川银行公司金融部制造业中心负责人童妍表示,在项目审查审批阶段,四川银行会对每一笔公司、普惠业务进行绿色标签贴标处理,对绿色信贷优先审查审批、优先放款。同时,该行正积极与外部合作展开业务探索,例如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合作开展碳核算工作,与法院合作研究绿色金融风险事件的诉讼与处置模式等,“绿色金融中有很多前沿内容和新的方向,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如果能够系统完善客户的绿色画像,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标识进行判定,可能会对分行层面的数据治理起到比较明晰的帮助。”在高山珊看来,对于分行端来说,如果能在未来搭建更为完整的数据库以及互联互通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大数据自动开展客户的识别,判断和评估投融资项目的绿色水平,将对提升绿色信贷的体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大数据+绿色金融”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期,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并于6月1日正式执行。《指引》进一步为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加速键”的同时,也首次提出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相关客户,并将ESG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如果把绿色金融的管理制度和数据治理视为1.0阶段,把碳核算及环境效益测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视为2.0阶段,那么现阶段所提出的将ESG纳入投融资管理流程可被看作绿色金融发展的3.0阶段。”严展表示,银保监会并不是在《指引》中首谈ESG,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指引》对银行业保险业机构自身ESG管理与披露,以及投融资活动中ESG评价与能力建设,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多数商业银行而言是一项挑战。
那么,作为地方金融机构,该如何开展ESG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呢?
“成都银行十分重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贾岚介绍,该行陆续印发多份相关文件,从政策制度层面规范绿色信贷业务。同时,持续跟踪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点,制定动态控制措施,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要求、碳排放约束和绿色标准的领域。
此外,成都银行还通过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与行业环境压力测试,持续推进绿色金融研究发展工作。作为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银行,该行编制了《成都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在官网披露;作为碳排放压力测试试点银行,也圆满完成航空运输业碳排放压力测试工作。
在现场讨论中,杨明山表示,按照总行要求,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正在从四个方面坚持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重点突破,二是坚持开放合作,三是坚持绿色信贷体系建设,四是坚持风险可控。数据治理方面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信贷流程从前端的评级到后端普惠如何根据碳减排量进行介入,全部都要靠这个体系去建设。
袁大福则指出,除了完成指标,商业银行也需要考虑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随着指标建设体系不断细化和标准化,银行自身需要不断加强系统建设,增强精准标识和评价绿色业务的能力,为风险端、客户管理端、业务发展端形成指导。
同时,他认为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在产品层面进行创新,“不仅是总行,我们分行层面,也在追求创新,包括上个月在跟一个与气候相关的企业专家探讨,怎么通过气候结合保险去对风电光伏赋能。如果能够对中小企业开发风电的风险进行流程管控,这样的产品创新确实能够推动一些事情。”
此外,袁大福还强调,绿色金融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应该保持长久的可持续性。对于企业发展绿色经济,除了采用优惠价格引导外,金融机构还应该思索如何推动企业产生内生驱动力。
据了解,中财大绿金院建院以来致力于推动ESG研究与实践,不仅受托研发并获批上交所、深交所挂牌多条ESG指数,也是国内首个得到德意志交易所认可,并共同开发覆盖A股上市企业ESG指数的机构。就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工作的开展,严展给出了“大数据+绿色金融”的建议。他认为,在将ESG纳入投融资管理流程的阶段,金融机构面临着对监管目标的响应质量以及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压力,而数据系统化、自动化的实现,能够大幅降低投入成本和认知识别的门槛。
严展介绍,中财大绿金院围绕《指引》要求,已研发推出了客户ESG营销与管理平台,可满足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授前、授中、授后全流程的ESG管理需求,通过大数据,能够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客户ESG表现分析评价能力,关注客户环境、社会、治理风险,将监管驱动逻辑转化成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